童话里的“美人鱼”真的存在吗?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观念1:科学界一般将海牛确认为美人鱼

海牛,学名儒艮.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洋动物之一,也是海洋中唯一的素食者。儒艮俗称“美人鱼”,因雌儒艮哺乳时像人一样拥抱幼仔,乳部露出水面而得名,是国家一级濒危珍稀哺乳类保护动物。目前世界上仅存有5个种群的儒艮,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部、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和中国北部湾沿岸。儒艮主要生活在热带浅海中,以二药藻、喜盐草等水生植物为主食。雌儒艮平均三年产一仔,因其哺乳时用前肢拥抱幼仔,头部和胸部露出水面,犹如人在水中游泳,故有“美人鱼”之称。

儒艮身体呈纺锤形,头骨厚大,前肢呈鳍头,后肢退化,尾鳍宛如新月。一般体长在一米至三米,体重有的超过一千公斤。它行动缓慢,活动范围相对固定,并有靠近浅水域栖息的习惯。这种动物喜欢吃二药藻、喜盐草等水生植物,用肺呼吸,每隔十多分钟就要浮上水面用鼻子换气,不然就会被淹死。

由于缺乏应有的保护,北部湾沿岸一带的儒艮一度遭到大量捕杀,同时由于生长环境遭到破坏,这里的“美人鱼”数量急剧减少,几近“销声匿迹”,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开始重视对“美人鱼”的保护。

观念2:传说中的美人鱼是人们虚构出来的,至今仍然缺乏能够证实其存在的直接物证

在18世纪中叶,英国伦敦曾经举办过轰动英伦三岛的美人鱼标本展览。随后,在美国纽约举办了同样的展览,同样引起了全美的轰动。其中一个最著名的标本叫“菲吉美人鱼”。事后,经有关科学家查验,这个所谓的美人鱼标本是猴子和鱼的结合。

于是,很多人对美人鱼是否存在表示怀疑。挪威生物学家埃利克蓬托皮丹在《挪威自然史》中说:“他们赋予美人鱼优美的嗓音,告诉人们她们是杰出的歌手。显然,稍有头脑的人绝不会对这一奇谈怪论感兴趣,甚至会怀疑这种生物存在的可能性。”埃利克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生物界人士的看法。然而,埃利克的观点未必正确。

前不久,俄罗斯科学院的维葛雷德博士透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1962年,一艘苏联的货船在古巴外海莫名其妙地沉没了。由于船上载有核导弹,苏联派出载有科学家和军事专家(包括维诺葛雷德博士在内)的探测舰,前去搜寻沉船,试图捞回核导弹。

探测舰来到沉船海域,利用水下摄影机巡回扫描海底。突然,有一个奇异的怪物闯入镜头:它像是一条鱼,又像是一个在水底潜泳的小孩,头部有鳃,周身裹着密密的鳞片。当它游向摄影机时,用乌黑淘气的小眼睛望着摄影机,显得十分好奇。探测船上,围在荧光屏前的科学家和军事专家们无不惊得目瞪口呆。

为了捕捉这头怪物,他们把用来捕捉海底生物的一座实验水槽沉放在摄影机视场内的海床上。没过多久,怪物再次出现,当它钻进水槽准备攫取鱼食时,舰上的工作人员便迅速地把水槽吊上舰。水槽的门被打开时,先是听到一阵像海豹似的悲鸣声,接着又看到一只绿色小手从槽内伸出。等到把怪物全部拉出水槽时,人们才更清楚地看到,这是一头O.6米长的人鱼宝宝,全身覆盖着鳞片,头部有一道骨冠,双眼惶恐地瞪视着周围的人。在场的人有的说这是“海底人”,但更多的人认为这就是人们一直在寻找的美人鱼。

从古至今,美人鱼一直是热门话题。早在2300多年前,巴比仑的史学家巴罗索斯在《古代历史》一书中就有关于美人鱼的记载。

17世纪时,英国伦敦出版过一本《赫特生航海日记》,其中写到:美人鱼露出海面上的背和胸像一个女人。它的身体与一般人差不多大,皮肤很白,背上披着长长的黑发。在它潜下水的时候,人们还看到了它和海豚相似的尾巴,在尾巴上有像鲭鱼一样的许多斑点。

我国的史书中也不乏有关美人鱼的记载。宋代的《祖异记》一书中就对美人鱼的形态作了详细描述:宋太宗时,有一个叫查道的人出使高丽(今朝鲜),看见海面上有一“妇人”出现,“红裳双袒,髻发纷乱,腮后微露红鬣。命扶于水中,拜手感恋而没,乃人鱼也”。宋代学者徐铉的《稽神录》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为探索美人鱼是否存在这一研究课题,近几十年来,海洋生物学家、动物学家和人类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许多假设。

挪威华西尼亚大学的人类学家莱尔华格纳博士认为,美人鱼确实存在,“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现代目击者所说,美人鱼都有共同特征,即头和上身像人一样,而下半身则有一条像海豚那样的尾巴。”

此外,据新几内亚人士所述,美人鱼和人类最相似之处就是它们也有很多头发,肌肤十分嫩滑,雌性的乳房和人类女性一样,并抱着小人鱼喂乳。

英国海洋生物学家、英国学士院会员安利斯汀爱特博士则认为,“美人鱼可能是类人猿的另一变种,婴儿出生前生活于羊水之中,一出生就可以游在水里,因此,一种可以在水中生存的类人猿动物存在,并不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美国也有部分学者赞同这一说法,认为这是目前尚未报道的“海底人”的一种。

我国的一些生物学家认为,传说中的美人鱼可能就是一种名叫“儒艮”(俗称海牛)的海洋哺乳动物。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南海曾多次发现过“美人鱼”,有的地方还把照片在展览会上展出,认为属我国首次发现,有重大科学价值。

1975年,有关科研单位在渔民的帮助下捕到了罕见的“儒艮”。由于它仍旧用肺呼吸,所以每隔十几分钟就要浮出水面换气。它背上长有稀少的长毛,这大概是目击者错觉为头发的原因。儒艮胎生幼子,并以乳汁哺育,哺乳时用前肢拥抱幼子,母体的头和胸部露出水面,避免幼仔吸吮时呛水,这大概就是人们看到的美人鱼抱仔的镜头。但到目前为止,还有不少科学家认为美人鱼只是人们的幻觉而已。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