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毒面具是伴随着化学武器的杀戮而诞生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早期,对于毒气的防护还没有很好的办法,防护措施十分简陋,加拿大军队在同德军作战时,就在氯气弹袭来时在衣服上小便,然后用浸着尿液的衣服捂住口鼻来避免氯气的吸入。在1912年的时候一个非裔美国人Garrett A. Morgan发明了一种,并在1914年获得专利,但防护能力依旧很有限,主要用来阻挡烟雾的刺激。
关于防毒面具的诞生,还有一个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于1915年4月的伊普雷战役上使用了氯气,造成英法联军5000多名士兵中毒死亡。战场周围的大量野生动物也因为中毒而死去,唯独野猪安然无恙。经专家实地考察和研究,发现当野猪嗅到强烈刺激的气味后,就本能地用嘴拱地,把长鼻子埋入疏松的泥土下,泥土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人们也由此受到了启发,采用猪嘴的外形,并仿造疏松的泥土采用多孔的物质来吸收、吸附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