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将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是什么意思?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七言绝句出自《清诗纪事》扫叶录(第21册),第15106页,最后一行。

追溯前缘:

《封神演义》第十九回,"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乃妲己因爱伯邑考,为所拒绝,故发此言。"照"一作"满"。

元.高明《琵琶记》:

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

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

卷三十六 东廊僧怠招魔黑衣盗奸生杀

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其实上面这句经典台词应为两句,下面我们对此分别进行考证!

一、“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出处有三,

其一,出自《清诗纪事》扫叶录(第21册),第15106页,最后一行。

原文:

“曼殊和尚诗,余向嫌其妖冶。然佳处自不可没,七绝佳句,如‘袈裟点点疑樱瓣,半是脂痕半泪痕’、‘清风细雨红泥寺’、‘不见僧归见燕归,逢君别有伤心在’、‘且看寒梅未落花,我本将心向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皆风神绝世”。咏馨按:此一段句读多误,应为“曼殊和尚诗,余向嫌其妖冶。然佳处自不可没,七绝佳句,如‘袈裟点点疑樱瓣,半是脂痕半泪痕’、‘清风细雨红泥寺,不见僧归见燕归’、‘逢君别有伤心在,且看寒梅未落花’、‘我本将心向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皆风神绝世”。

注:曼殊和尚——苏曼殊(1884~1918)也。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原名戬,字子谷,后改名玄瑛,曼殊是他的法号。代表作有《断鸿零雁记》及《碎簪记》。翻译过拜伦、雨果等人作品。曾三次出家。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其二,元.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

原文:

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其三,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卷三十六 东廊僧怠招魔黑衣盗奸生杀

原文:

本待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二、“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出自《诗经》,《王风》,《黍离》。“黍离”往往和出自《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 中的“麦秀”合用,形成了一句成语“黍离麦秀”,为哀伤亡国之辞。

白话:知道我心思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知道我心思的人,还以为我想要什么呢!

全诗: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1)黍:小米;离离:茂盛的样子;稷:高梁。

(2)行迈:远行;靡靡:迟迟,行走缓慢;摇摇:忧苦不安。

(3)知我者:了解我的心情的人;谓我何求:认为我有什么要求。

(4)“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茫茫苍天,造成这个后果的到底是谁呢?

(5)噎:食物塞住咽喉,这里指压抑不能喘息。

参考资料:http://yesky.anhuinews.com/cseek/bj/210/2029710.shtml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