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符号的由来
数学运算符号的由来
小朋友们做数学作业时,常常要和“+”、“-”、“×”、“÷”这四个运算符号打交道,可是不知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四个运算符号是由谁发明的,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最早出现的要数加号和减号了,500多年前,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横线上加了一竖,表示增加的意思;反之,在加号上去掉一竖,就表示减少的意思.这两个符号被大家正式公认,则要从荷兰数学家褐伊克1514年正式应用这个符号开始.
乘号和除号出现的就晚一些了.乘号是300多年前英国数学家奥曲特最早提出使用的.而除号是由瑞士数学家拉哈创造的.在200多年以前,他写了一本数学论著里最先提到了除号,“用一根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来,表示分成几份的意思.”
「+」,「-」符号的由来
「+」号及「-」号的使用,最初并非「加减」,而是表示交易行为中的「过剩」与「不足」.
根据Cajori(1928)之描述,「+」号及「-」号的使用,最先出现於西元1417年的某些手写稿上,其真正列印则是在Johannes Widmann1489所写的书本上,但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并非「加减」,而是表示交易行为中的「过剩」与「不足」.Smith(1925)认为Henricus Grammateus可能在1526年首先将「+」及「-」,当作运算符号,使用於代数式中,「+」号其实是拉丁字「et」(and)的简写.当用为过剩与不足(表示正或负)时,它其实就是一种性质符号,表示数的性质;在一个算式中,表示性质的符号,通常常用小括号将之与数字括在一起,以有别於运算符号.但性质与运算也有一些一致之处,有时亦将之混用(例如: -2-4=-6).在国小阶段只将「+」号及「-」号用为运算符号.
加號和減號 (Signs For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乘號 (Signs Of Multiplication)
除號 (Signs For Division) 等號 (Signs Of Equality)
不等號 (Signs Of Inequality) "大於"和"小於"號 (Signs For "Greater" And "Less")
括號 (Signs Of Aggregation) 分數符號 (Signs Of Common Fractions)
比例號 (Signs Of Proportion) 小數符號 (Signs Of Decimal Fractions)
零號 (Signs For Zero) 負數符號 (Signs For Negative Numbers)
虛數符號 (Symbols For Imaginaries) 絕對值符號 (Signs For Absolute Value)
屬於號 (Signs Of Element) 含於號 (Signs Of Indusion)
"因為"和"所以"符號 (Signs For "Therefore" And "Because") 階乘符號 (Signs For Factorial)
和式號 (Signs Of Summation) 排列組合符號 (Signs For Permutations And Combinations)
指數符號 (Signs Of Powers) 方根符號 (Signs For Roots)
代數方程的符號 (Signs For Algebraic Equations) 函數符號 (Signs For Functions In General)
對數符號 (Signs For Logarithms) 符號 e (The Sign e)
初等幾何符號 (Symbols In Elementary Geometry) 符號π (The Sign π)
角度符號 (Signs For Angle Metric Magnitude) 三角函數符號 (Signs For Trigonometric Functions)
雙曲函數符號 (Signs Of Hyperbolic Functions) 增量符號 (Signs Of Increment)
極限符號 (Signs For Limit) 微分和導數符號 (Signs For Differentials And Derivatives)
偏微分和偏導數符號 (Signs For Partial Differentials And Partial Derivatives) 積分符號 (Signs For Integrals)
符號 (The Sign ) 向量符號 (Signs For Vector)
向量積符號 (Signs For Products Of Vectors)
http://www.edp.ust.hk/math/history/7/
参考资料:http://www.zmedu.com/ltxxlr.asp?menuid=532&id=12694
我觉得阁下可以到网上自己搜
“+”: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所创。在横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的意思。
“-”:亦是魏德美创造。在加号上减去一竖,表示减少。
“×”:是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首先使用。乘是增加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所以将“+”号斜了过来。
“÷”:是18世纪瑞士人哈纳所创。意思是表示分界,所以用一横线把两个点分开。
“=”:是16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他认为世界上只有用这两条平行而又 相等的直线符号来表示等值最为恰当。
500多年以前,德国有一位数学家叫威德曼。他在横线上加一竖(+),用来表示增加的意思,在(+)上去掉一竖(-),用来表示减少、去掉的意思。于是,加号“+”和减号“-”就产生了。但是它们被大家公认,作为运算符号,是从1514年被荷兰数学家荷伊克正式应用开始。
“=”是1557年英国剑桥大学的列科尔德引入的。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倡议把“=”作为等号。
“>”和“<”分别表示大于和小于。这两个符号是17世纪的哈里奥特首创的。
在这些符号没有出现的时候,人们运算时都要用文字来说明,那是多么麻烦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