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在医学上称为“眼睑”,分为上下眼睑,主要由眼轮匝肌和眼睑举肌构成。所谓的眼皮跳,并不是皮肤在跳,而是眼轮匝肌、眼睑举肌在神经的支配下,进行收缩,带动表面皮肤随之而动。
我们平常抱怨的“眼皮跳”,一般只是短期的,间歇性的,多半是休息不够,疲劳或是吃了刺激性的食物和药物所致。这种“眼皮跳”,不影响健康,更与“祸福”无关。它无需医治,只需用手轻轻在跳动点加以按摩,稍加注意饮食和休息,就会自动消失。
但有一些“眼皮跳”持续时间长,眨眼幅度大,则有可能是病态的,可能是眼睑痉挛。眼睑痉挛多发于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由于脑干的血管硬化扭曲,压迫并行的面神经,产生持续性的神经异常兴奋,导致肌肉不停地收缩,眼睛就眨个不停,像睁不开眼一样。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患病部位在基底神经节,痉挛的范围则可能扩散到嘴巴、舌头和下巴。病人不但有眨眼动作,还伴随着面肌的抽搐,这就是面肌痉挛。眼睑痉挛和面肌痉挛,属局部肌张力障碍性疾病,它的确是“祸”不是“福”,而要消灾免祸一定要吃药、打针或动手术,彻底根除病因。
对眼睑痉挛、面肌痉挛的治疗,主要有3种:
一是服用安定、卡马西平、镇静药或惊厥类药,其机理是通过升高神经的兴奋性来减少神经的异常兴奋,可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药物副作用大,效果不理想;
二是在患者抽搐的肌肉上选择特殊的位点,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该法治疗简单,效果明显,副作用小,但是每注射一次只能维持3个月左右,需连续治疗;
第三种是手术治疗,即是将压迫神经引起异常兴奋的血管移开,治疗的远期效果好,一“刀”永逸,但需有一定的手术适应指征。年纪太大则不适宜做。
参考资料:http://www.lifenous.com/health/2006-3-1/k3069.html
有时候,人的眼皮会忽然跳起来,想止都止不住,甚至一天连续发生几次,或者连续跳几天。因此,在我国民间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其实,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
我们知道眼睛的构造是非常精巧的,眼球的外面有两片柔软而有弹性的眼皮保护着。眼皮在医学上称为眼睑,其表面是一层薄薄的皮肤,里面是一层肌肉,其中有一种专管睁眼闭眼的肌肉围绕着上下眼睑长成一匝,叫做眼轮匝肌。眼睛的开闭,完全是靠眼轮匝肌的舒张与收缩完成的。而我们所说的眼皮跳,其实就是控制眼皮肌肉的神经不正常的兴奋引起,也就是部分眼轮匝肌在短时间内不能自主的持续性收缩,一直牵动其上的眼部皮肤。
眼轮匝肌的正常活动是在神经的支配下进行的,所以人能随意的叫眼睛睁开或者闭上。当眼轮匝肌受到不正常的刺激时,可使其发生不正常的跳动。一般是在疲劳过度、用眼过久或睡眠不足时,眼皮跳动较为频繁,其他像是强光、药物产生的刺激,或眼睛被吹进了异物,或常常抽烟喝酒等等,也会刺激眼睛,引起眼皮跳。这些都是生理现象,与人的“福”、“祸”毫无关联。
最常见的眼皮跳为眼轮匝肌的“肌肉小颤动症”,每次跳动几秒到几分钟;正常的情况只要过一段时间后,便会自动恢复,也可闭上眼睛休息一下,或是用热毛巾敷一下眼睛,注意配合均衡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便可缩短眼皮跳的时间。如果这样眼皮仍然跳个不停,便应立即找医生诊治了。假使你的眼皮跳动,是连同半侧面部肌肉、眉毛及口角皆抽动的话,则可能是颜面神经受到刺激引起的痉挛现象,应积极治疗,否则将会出现口眼歪斜之症。
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小事故,如走路摔了一跤、机器碰伤了手、生病等等,即使在眼跳的时候发生也只不过是一种巧合,绝不能和眼跳硬扯在一起。对于眼皮跳动应根据不同情况,对症处理,而不要相信迷信的说法,延误治疗。
来源:家庭医生报
休息不好 人老了都有失眠睡觉不足的症状很正常 没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