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玉女峰"在哪嗎?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都江堰

玉女峰

玉女峰位于九曲溪二曲溪南,因其酷似亭亭玉立少女而得名。玉女峰突兀挺拔数十丈。峰顶花卉参簇,恰似山花插鬓;岩壁秀润光洁,宛如玉石雕就,乘坐竹筏从水上望去,俨然是一位秀美绝伦的少女。“插花临水一奇峰,玉骨冰肌处女容。”这就是玉女峰风采神韵的真实写照。

玉女峰与大王峰隔溪相望,象一对脉脉含情的恋人,铁板嶂横亘其间,好像故意从中作梗。据说:很早以前,武夷山是个洪水泛滥,野兽出没的地方。百姓辗转沟壑,无以为生。后来,从远方来了位叫大王的勇敢青年带领大伙劈山凿石,疏通河道,终于治服了水患。被疏通的河道就是今天的九曲溪,挖出来的沙石,便堆成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从此,人们过上了好日子。一天,玉女驾云出游,被武夷山美景所迷,并下凡与大王相亲相爱。不幸此事被铁板鬼知道密告了玉皇,玉皇大怒,下令捉拿玉女归天,玉女不从,定要与大王结为夫妻。铁板鬼便施展妖法将他俩点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两岸。铁板鬼为讨好玉皇,也变成山岩横亘在两恋人之间,日夜监视他俩。这就是现在的铁板嶂。从此,两人只好凭借镜台,泪眼相望了。玉女峰下的浴香潭,相传是玉女沐浴的地方;潭中的“印石”是大王送给玉女的定情信物。玉女峰东侧有圆石如镜,光洁照人,是玉女梳妆台,壁间“镜台”二字,是武夷山最大的摩崖石刻。

很多地方都有玉女峰。

例如:

一、四川都江堰玉女峰

都江堰这座古老而辉煌的历史文化名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来就流传着许多美好的民间传说,使都江堰风光更染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仅都江堰“玉女”就有很多历史记载,“玉女”古称“神女”,亦称“美女”,是对别人女儿的尊称(见辞源),早在晋朝《华阳国志》就载有“李冰于玉女房下白沙耻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神要约;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楚辞汉贾谊惜誓:“建日月以为盖兮,载玉女于后车”,清乾隆刘群成咏诗赞“玉女”;“玉女房中镜影收,却来湍际幻花州。湘裙就去寒芳涌,缟带飘时素蕊浮。飞燕细含无着处,游鱼欲吸忽成流。琼花漫说维杨重,可似天然岷水头”。千百年来多少专家、学者,只知其地其名至今尚存在白沙乡白沙后上的“玉女房”,却不知“玉女”在何方?这实在是个迷!

“芳草年年发,灵山日日新”。一九九三年八月十三日未时许,八十八岁的文史工作者姬福民老先生(原灌县文管所所长,山西屯留人),兴致勃勃地穿安澜索桥过外江,回首指着一号桥基处,给全家人讲述着七四年春(三月三日至六日)他老人家发掘“东汉李冰石像”的经过。突然天空飘起了珍珠般的花雨,当抬头仰望二王庙和伏龙观时,一尊栩栩如生的“玉女”便隐现在玉垒山上,“远而望之,皎如太阳升朝霞;迫而视之,灼若鞭渠出深波”。只见她冠耳环佩,环晕闪射,银色项琏,晶莹剔透,健胸高隆,鼻目清秀,口含朱丹,仰面平躺,冰清玉洁,神态安祥,这仙姿神韵的降临,真使姬老全家惊叹不已!此时其子姬志诚眼明手快,取出像机摄下了这奇特的自然景观,取名为“都江堰玉女峰”。

“真与峨眉争秀色,要从灌口觅源头”。有送人士立即进行探索研究,根据李冰治理岷江水患,分别在四川都江堰市和乐山市各凿离堆一处。乐山的“卧佛”是男性,凿的是头部;都江堰发现的“卧佛”是女性,凿的是脚部。姊妹佛仙,一江相连,景观奇特,无独有偶。

“天生玉女降古堰,藏在深闺有人识”。我们从发现者摄下的照片上清晰看出“李冰与玉女心连心”、“伏龙观乃为李冰的冠冕”。文史界普遍认为这是一次有历史意义的发现,她是把中断数十个世纪的“内在联系”接通,对后永世不会遗忘的再发现。“玉女”与“玉女房”同在一地,其内在联系是自古已然;凿山为穴的“玉女房”,只是标志“玉女”的地点,不是“玉女房”的全貌;“东汉李冰石像”的出土,重在点明“玉女”所在,“玉女”就是“玉女房”的主人,故早在晋朝《华阳国志》、《水经注》、《太平环宇记》、《溢州记》、《灌江备考》、《灌县志》等史书上均有记载(而晋人误记“李冰于玉女房下白沙也作三石人立三水中“应予更正)。

战国后期秦楚两霸争天下,秦为实现一统天下大业,便将“得蜀则得楚,得蜀先治水”列为秦的根本国策。蜀居楚之上,水路不通,而都江堰“北旧无江”(汉书语),“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如水上运兵攻楚旦夕即至。秦出于政治目的,遂意派李冰治理岷江,所以“秦并六国,自蜀始”(见蜀鉴),李冰为避沫水之害变水利,首要解决交通、灌溉,便凿开离堆,将岷江分流切址,外江为正流,内江为引流,离堆以下开二江于成都平原,离堆以上科学引水拥江作棚,最后必须同时再集中于离堆之下,开展生死攸关的“水下决战”,李冰不仅身先士卒,而且其女自告奋勇,替父深入“水下开水”,不幸捐躯长眠,恶噩传开,震撼天地,更加激发了当时修建都江堰的健男壮女争先恐后要当李冰的儿女,投入水下代“玉女”的替身,劳动人民的化身,传说(六月二十四),"玉女"便羽化成仙,神灵依附在玉垒江畔,日日夜夜守护着这千年古堰,受益的川西平原劳动人民更加怀念李冰父子,恩泽百性,建造了二王庙,寄托哀思。在封建社会几千年,女的是不能登大雅之堂,更不能上神龛,所以我们在二王庙里看到的只有李二朗和李冰夫妇的神便。列朝列代政界要员,文人墨客为悼念李冰父子均要到伏龙观、二王庙祭祀,留下了众多的诗画题记、玉雕碑铭,号召人们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贡献毕生精力。

二、福建二曲玉女峰

玉女峰亭亭玉立于二曲溪南,突兀挺拔数十丈。峰顶花卉参簇,恰似山花扦鬃;岩壁秀润光洁,宛如玉石雕就,乘坐竹筏从水上望去,俨然是一位秀美绝伦的少妇。“插花临水一奇峰,玉骨冰肌处女容。”这是诗人对玉女峰风采神韵的真实写照。

玉女峰和大王峰隔岸相望像一对脉脉含情的情人,铁板嶂横亘其间,好像故意从中作梗。也许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引发了骚人墨客的丰富联想,于是就绘影绘声地编出了大王与玉女这一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

传说在很早以前,武夷山是一人洪水泛滥野兽出没的地方。百姓辗转沟壑,无以为生。一天,从远方来了位叫大王的小伙子,目睹这一悲惨情景,便带领大伙劈山凿石,疏通河道。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治服了水患,被疏通的河道就是今天的九曲溪,挖出来的沙石,便堆成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从此,人们在这里开荒种田,劈山种茶,过上了好日子。有一次,天上的玉女驾云出游路过武夷山时,便被这里的美丽情景迷住了。于是她偷偷地下凡留在武夷山,并爱上了这个勤劳勇敢的小伙子。不幸,此事被铁板鬼得知,他就密告了玉皇。玉皇大怒,下令天兵天将捉拿玉女归天,玉女不从,一定要与大王结为夫妻。铁板鬼就施展妖法将他俩点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两岸。铁板鬼为讨好玉皇,宁愿变成一块大石,也就是现在的铁板嶂。插足在他俩中间。从此,大王和玉女俩只好凭借镜台,泪眼相望了。

玉女峰下是碧绿清澈的浴潭,相传是玉女沐浴的地方。潭中有一方正巨石,上有“印石”二字,相传这是大王送给玉女的定情信物。玉女峰右侧,是一块巨大的圆石,光洁照人,这就是玉女梳妆打扮的镜台,壁间刻有“镜台”二字,大可盈丈。

三、陕西华山玉女峰

四、江苏连云港玉女峰

由于篇幅所限,就简单介绍几个,还有很多,可以在网上查到。

玉女峰是云台山的绝顶,也是江苏省的最高峰,海拔625.3米。旧志曾称之为青峰顶,也叫清风顶。现在人们都将它叫做“玉女峰”,国内最大的全石结构的“迎曙亭”就建在玉女峰上,成为花果山名胜风景区主要景点之一。

明海州判官唐伯元《游青峰顶记》中说得很清楚,“海上秋冬之候,草凋木落,独此山居翠微间,延袤数里。皆茂林修竹;四时长青,又顶上泉沃,处处皆湿履,草润如春夏,顶多巨石,产万年松,经霜愈秀,是谓青峰顶。”明文士顾乾的《云台山志》里说:“成化乙酉,有鲁府王孙,持钵于此,爱其山水幽峻,可以栖禅,因募资重建,落发为僧,师号清风,久而遂以清风名顶。”今命名“玉女峰”,张兼三的《云台补遗》是这么说的“新县南山,双峰丛立……西曰玉女,为云台主峰”。此峰为青白色变质岩,矗立云际,在阳光照耀下,亭亭玉立,如含羞少女,楚楚动人。这玉女原是道教常说的“仙女”,善弹琴,通音律,很像西方神话中的艺术神女。现国家地质测量部门在此作测量的三角网点,更有地理座标的“新月”石雕小品及“玉女峰”碑,记载着玉女峰的胜迹。

登上玉女峰,俯视脚下众山皆小,昂首远眺海天茫茫,迷雾一片。在此可看海上日出,太阳由大海慢慢升起,朝霞染红了天,也映红了海,万里彤云,壮丽无比。明代万历十五年,在青峰顶一带,建海曙楼,一名望日楼,供游人晨起观日出奇景。明代人叫“山楼望日”,清代人叫“红涛浴日”。据《云台补遗》载述,唐时称“望日楼”,明称“望海楼”,清称“海曙楼”。另一个景致是看“云台铺海”,在有风的日子里,花果山上的云层,时上时下,时远时近,时浓时淡,有时大片云彩向人们扑来,顿时如入雾中,若腾云驾雾般感受。有时风停雨歇,云台群山铺上厚厚一层白云,白云滚滚势若海水扬波,露出的山峰,像大海里的蓬莱仙境,在此观日出之奇景,赏海天朱光。此处原建有“望日楼”,但屡建屡修,均未免于倒塌。道光十三年(1833年),陶澍巡历至此,倡捐选匠,重建飞楼,上下两层各三间。至1834年落成,既亲题楼额,又系以铭,皆寿诸瑰珉。并书联句云:“曙色正平分,听万籁无声,已觉人来天上;楼光开四面,看一轮初上,始知身在日边”。于1834年镌刻在海曙楼底层东壁,李上林海曙楼诗镌刻在西壁。同治六年(1867年),海曙楼又全部倒塌。1987年11月10日,市园林部门在此修建了一座全部花岗岩结构的六角形迎曙亭,俗称“观日亭”,屹立于玉女峰,蔚为壮观,为游人进山必游之所,登亭观日,胜于泰山。诚如清代云南杨本骏《登青峰顶》诗所言:“山如驾海海围山,山海奇观在此间。乘兴时来一登眺,恍疑身世出尘寰”。就在玉女峰的制高点上,用汉白玉雕塑的一颗“新月” 矗兀云天,与玉女峰相映衬,愈显其神。尤其是晴朗的夜晚,置身其间,如同众星捧月。说近,近在咫尺,举手可揽,说远,望而兴叹。就在玉女峰的北侧,绝壁千仞的悬崖上有康熙亲书“遥镇洪流”四字镌于此。当代书法大师沈鹏“畅怀”题勒,以及玉女峰雕塑标志东下数武的巨崖上砻磨“忘归”二字,给游人以遐想,感慨万千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