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疗法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是在B超、CT定位后将特制的导管经人体的自然管道动脉、静脉送到病变部位,进行血管栓塞、血管成形、药物灌注、支架置入以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介入疗法的技术日趋成熟,在很多方面有广泛应用:
治疗肿瘤有灌注化疗、栓塞及化疗栓塞三种方法。灌注化疗是把几种最有效的化疗药物配合一起,经肿瘤的滋养动脉注入肿瘤组织中,肿瘤组织中高浓度的化疗药使肿瘤组织很快坏死,用药量仅为全身用药量的1/10--1/5,避免了大剂量化疗药的副作用。常用于原发性肝癌、肺癌。栓塞是经导管注入栓塞物将肿瘤的滋养动脉栓塞,使肿瘤组织缺血坏死,这种疗法多用于肿瘤较大不能手术切除或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化疗栓塞即把栓塞与灌注化疗结合起来,疗效优于单纯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现在介入疗法已广泛应用于头颈部肿瘤、腹部肿瘤、盆腔及四肢肿瘤的治疗。
治疗心肌梗死、脑梗塞心肌梗死先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定闭塞血管部位及程度后,经导管注入溶栓剂、尿激酶、链激酶,若能在6小时之内进行溶栓治疗,能有效避免心肌坏死;脑梗塞先行选择性脑动脉造影后将导管置入栓塞的大脑前动脉或中动脉的分支,栓塞药物采用精制蝮蛇抗栓酶,较以往静脉大剂量溶栓药物安全而见效快,避免了对凝血系统的不利影响。
控制出血外伤性出血,如肝脾破裂,身体各部位肿瘤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可采用经导管栓塞出血动脉的方法;胃肠道出血,如胃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粘膜弥漫性出血,下胃肠道出血如回肠出血,可经导管注入加压素控制出血。
治疗门脉高压将导管经皮插入肝内静脉,穿刺门静脉分支,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置入支撑器,将部分门静脉血引流回心脏,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控制出血、腹水等门脉高压症状。
治疗管道狭窄食道狭窄、幽门梗阻、食道癌梗阻、吻合口狭窄可用球囊扩张或置入支撑器的方法使狭窄的管腔扩张,解除梗阻。胆道狭窄引起梗阻性黄疸者,可先行经皮穿胆道造影,明确狭窄部位及程度。如为良性,可将球囊置于狭窄段,使狭窄段扩张至正常;如为恶性,可采用支撑器支撑于狭窄处。
参考资料:http://www.yule.com.cn/html/archive/2003/06/2003060914123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