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鼓喊冤”最早产生于什么时期?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汉高祖刘邦登基不久,他的一个侄儿依仗皇威,胡作非为,欺压百姓。一天,他在街上碰见了美貌的少女苏小娥,就上前调戏。一个男子见状,仗义救助弱女。皇侄大为恼怒,指示家奴大打出手。打斗中,一打手举剑刺向男子,不料失手,宝剑刺向皇侄,并致他当场丧命。打手们诬陷男子刺死皇侄,将他关在了监牢里。

苏小娥和妹妹各持一面小鼓和小锣,边走边敲来到金銮宝殿,一边击鼓敲锣,一边高喊“冤枉”。鼓声和喊声惊动了皇帝刘邦。刘邦勃然大怒道:“是何人胆大,击鼓鸣锣?扰乱朝堂,拿来问罪!”

苏小娥理直气壮地回答说:“小民若不击鼓,怎能面君?我的冤情怎么能伸?”刘邦垂问:“你有什么冤情,向朕道来。”苏小娥于是讲述了皇侄胡作非为的许多情况,并说明了打手陷害救助自己的男子的实情。刘邦立即提审男子和打手,并最终处死了打手,释放了男子。

鉴于此,刘邦传旨,各级衙门必须在衙门口各设一鼓一钟,便利百姓喊冤鸣屈,并规定,钟鼓一响,官必上堂问案,以显示他的爱民德政。从此,击鼓鸣冤的制度就流传了下来。

“击鼓喊冤”最早产生于魏,典故不明。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