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路西法(Lucifer)是不是6月6日生日的?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路西华(Lucifer)

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带来光明者”。在拉丁文中有“拂晓的明星(金星)”之意。

《以赛亚书》第十四章写到:

“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为何从天上坠落,你这攻陷列国的,为何被砍倒在地。你心里曾说,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神的众星之上,我要坐在聚会的山上,在北方的极处,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与至上者同等。然而你必坠落阴间,到坑中极深之处。”

路西华在身为六翼炽天使长的时候名为“路西斐尔(Lucifel)”。

在基督教传承中,路西斐尔曾被允许陪侍于神的右侧,是深受信赖的天使。他光辉耀眼,拥有凌驾周围天使的美与勇气,还拥有六对羽翼。

路西斐尔成为堕天使的理由有几个说法。

第一、他的心被邪恶蒙蔽,想取代神,自己坐上王位。

第二、路西斐尔看到地上的人类受苦,神却不加以拯救,因而成为愤怒的堕天使。堕落后的路西斐尔改称为路西华,据说他堕落的场所是和耶路撒冷相对的南半球。

(雅雅曾在一个美国人所著的《圣经释义》中看到另一种说法:路西华之所以成为堕天使,不是他企图比神更强,而是神害怕他比自己更强;因此将他打下地狱,以绝后患!……虽然这样的说法是对神的品质的挑战,但是雅雅还是觉得这种理由最可信。)

接下来谈谈路西华的性格。他的性格可以用三种动物来比喻,就是豹、狮与狼。豹的意义是“神与人类的敌人”,狮子是“墓地的守卫”,狼是夜行性动物,有把人送到冥界的形象。除此之外,这三种动物的头一个字母(Leopard、Lion、Lupus)都和Lucifer相同。

据说大天使米凯尔和堕天使路西华还被赋予神的两种性格。米凯尔是“神表面的容貌、正义、公正、慈悲”;路西华则是“神内在的容貌”。

路西华与蛇的因缘可以说是从伊甸园的亚当夏娃就开始了。由于他可以自由变身,便变身为蛇,诱惑夏娃吃下智慧树的果实,之后亚当也吃了。这就是人类的原罪。他常和蛇的形象结合,也会以古蛇(龙)的形态出现。

但丁《神曲》中可以看到路西华在地狱底部啃食被冰冻的罪人。在米尔顿的《失乐园》中虽失去天使的光辉,但仍保有身为君主的威严。

在那玉座上,君临黑暗的那位支配者,就是曾被誉为至高无上的王者——“光之明星”——现在被称为路西华……

路西华之谜

在很多人的意识中,路西华=撒旦,但对所有相关资料分析后,还发现在研究圣经的人士之中,有三点争议:

首先,Lucifer一词不见于圣经,Lucifer语自拉丁(意为Lightbearer,希腊文的PHOSPHORUS,or EOSPHOROS)直指the morning star(相当于现实世界中黎

明时的金星,用来指金星的名称又有Hesperus,Cesperugo,Vesper,Noctifer,or Nocturnus,见William Smith的SMALLER CLASSICAL)自然亦可拟人化于他意上。所以它与希伯莱系统的传说无关(eg圣经中的撒旦,satan是翻自希伯莱文的英文)。

他原是非基督教系中的黎明(即光明)之神。

二,中世纪有一首诗中题到:

……Lucifer,how fallest thee from the heaven……(路西华,你如此由苍穹而降)。

看了这个我自然想到《以赛亚书》中的“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为何从天上坠落?”,又想到《最终圣战》中雅典娜的台词“黎明之子路西华,你居然从天而降……”

也有人认为这里提到的fall是“下凡”不是“堕落”,heaven也不是指天堂而是天空。可把这段想做是黎明曙光的拟人化……

三,翻译出版1611年King James版圣经的50 多位学者还是“借”用该词来代替Canaanite(巴勒斯坦一带)神话中的“Helal”son of“Shahar”(“Dawn”)于刚才提到的《以赛亚书》十四章:

Isaiah 14:12 How art thou fallen from heaven,O Lucifer,son of the morning!how art thou cut down to the ground,which didst weaken the nations!

有人说实际上这段是拿来骂politically(巴比伦之王),至于是否又可推而广之于一般的“邪恶”,“邪恶之”……就看“权威”们对圣经的“郢书燕说”了。

这用法是如此的普遍,以至当Milton(米尔顿)写《失乐园》时,很自然地用了Lucifer。《失乐园》中有一大部的情节乃Milton(米尔顿)个人的文学创作,不能视为圣经的“解译本”,详读两者便能清处地查觉。当今通俗的“恶魔学”乃是将两者混淆的产物,这倒无可厚非,只是实在无以做为论点的依据。有时我们必须分清楚:何者取自圣、何者取自基督教前(异教)文化,何者又是作家的创作。中世纪乃至文艺复兴时,基督教经历了一次与希腊神话的混同,但丁的《神曲》中可以很明显地见到。此混同仅及于俗世层面。不过讨论圣经或相关知识时,这些因素并不是非常重要

参考资料:http://www.wretch.cc/blog/DevilLine&article_id=2398325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