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computer)的原来意义是“计算器”,也就是说,人类会发明计算机,最初的目的是帮助处理复杂的数字运算。而这种人工计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的法国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亲担任税务局长,当时的币制不是十进制,在计算上非常麻烦。帕斯卡为了协助父亲,利用齿轮原理,发明了第一台可以执行加减运算计算器。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加以改良,发明了可以做乘除运算的计算器。之后虽然在计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与精进,但是,真正的电动计算器,却必须等到公元1944年才制造出来。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称得上计算机的机器,则诞生于1946年的美国,毛琪利与爱克特发明的,名字叫做ENIAC。这部计算机使用真空管来处理讯号,所以体积庞大(占满一个房间)、耗电量高(使用时全镇的人都知道,因为家家户户的电灯都变暗了!),而且记忆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个字),但是,却已经是人类科技的一大进展。而我们通常把这种使用真空管的计算机称为第一代计算机。
第一代的电脑有2间教室大,跟现在我们一般用的个人电脑体积差很多吧。当时的电脑零件是真空管(现在已经找不到了)而存档的东西是一种打孔卡片,若没有前人的设计概念,也没有计算机的发明,所以计算机是谁发明的还有点难界定。
参考资料:新浪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名叫
“埃尼亚克”(原文为Eniac ,早先也有人汉译为“伊利阿克”),是美国人摩彻利和埃卡特基在1946年发明的。如果你参加计算机常识考试,这样回答并不算错;
但如果你给别人讲计算机历史,这样说可就错了。另一种说法,认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明者不是美国人,而是英国人。阿坦纳索夫所制造的“世界第一台计算机”究竟是什么样子,因为没有公布资
料,大多数人无法知道;由英国无名英雄发明的“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什么模样,更是谁也无法推测。由摩彻利和埃卡特基在1946年制造的“世界第一台计算机”,却是有资料公布的。那是一台真正的“巨型机”:全机共用了电子管18000 个,耗电量150 千瓦/ 时,占地面积167 平方米,像一座三层楼房那样高大,但是运算速度每秒钟却只有5000次。而且输入的计算程序十分繁复,又长又多的打孔卡,能把专家的脑袋都搞疼。一旦出了问题,则专家们从楼下跑到楼上,又从楼上跑到
楼下,忙得满头大汗,还很难诊断出毛病在哪里。
时间则也是在20世纪30年代末尾
要追溯计算机的发明,可以由中国古时开始说起,古时人类发明算盘去处理一些数据,利用拨弄算珠的方法,人们无需进行心算,通过固定的口诀就可以将答案计算出来。这种被称为“计算与逻辑运算”的运作概念传入西方后,被美国人加以发扬光大。直到十六世纪,发明了一部可协助处理乘数等较为复杂数学算式的机械,被称为“棋盘计算器”,但这时期只属于纯计算的阶段,要到十九世纪才有急速的发展。
到了一九四三年,由美国人“侯活”先生及其同伴努力下发明了一部名为“ASCC Mark I”的可执行程序计算机,不只局限于计算繁杂的算式;并且可作简单的逻辑判断,不过这部“计算机”未能普及应用, 因为它的体积有51 呎长,重逾5吨,开关掣也超过60组。差不多有一间房间般大,又怎可在家中使用呢!
其后,由于真空管的发明,另一部可执行程序计算机“ENIAC”经美国军方拨资研究下,以真空管取代机械操作,将所有部份都完全电子化,使用多达17,468支真空管而成,其作用与现今CPU中的半导体相若,这也是“家庭式”计算机时期的重要标志。
基于“半导体”的发展,到了一九七二年,第一部真正的个人计算机诞生了。所使用的微处理器内包含了 2,300 个“晶体管”,可以一秒内执行 60,000 个指令,体积也缩小很多。而世界各国也随着“半导体”及“晶体管”的发展去开拓计算机史上新的一页。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099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