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是一种什么病
鼠疫是鼠传给人类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在国际检疫中被列为第1号法定的传染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传染病。
鼠疫本来是啮齿动物的传染病,当鼠间流行鼠疫时,就会出现大批的病鼠和死鼠,鼠死以后,它身上吸有鼠疫菌血液的跳蚤离开死鼠,找到活的动物吸血就发生传染。如果叮咬了人,人就会染上鼠疫病。
鼠疫的传染源有哪些
人间鼠疫的传染源,一是染疫地动物;二是鼠疫病人。
作为传染病的染疫动物主要是啮齿动物,如褐家鼠和黄胸鼠等,是家鼠鼠疫疫源地内,人间发生腺鼠疫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鼠疫病人特别是肺鼠疫患者,可通过飞沫向外排菌,引起肺鼠疫流行;腺鼠疫或其它型病人出现菌血症时,也可通过媒介昆虫的作用,成为腺鼠疫的传染源。
鼠疫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给人
鼠疫菌可通过以下途径传播给人:
(1) 媒介昆虫:主要是通过染疫跳蚤的叮咬,其它吸血虫媒,如硬蜱、臭虫、虱子等,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携带鼠疫菌。
(2) 直接接触:人与感染鼠疫的动物(包括家畜)、媒介昆虫、鼠疫患者及其尸体,带菌分泌物和排泄物和排泄物直接接触皆可引起感染。人们猎取或剥食旱獭是常见的直接接触感染途径之一。
(3) 飞沫:续发或原发性肺鼠疫病人可以通过呼吸、谈话、咳嗽、打喷嚏等借助飞沫经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鼠疫,并迅速造成肺鼠疫大流行;在剥制染疫动物过程中,由于飞沫四溅并可通过呼吸道引起直接感染。
接触鼠疫病人后怎么办
接触鼠疫病人的人员,可服药预防。成人服四环素,每天3次,每次0.5克,连服7天。磺胺首次2克,其后4至6小时服1克,连服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