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酮尿症(PKU)
苯丙酮尿症是最常见的氨基酸缺陷病,是因苯丙氨酸羟化酶丙氨酸不能转化为酪氨酸,体内苯丙氨酸积累,旁路代谢产生大量苯丙酮酸、苯乙酸、苯乳酸和羟基苯丙酮酸等自尿中排出。高浓度的苯丙氨酸及其旁路代谢物破坏了人体正常代谢,引起脑损害。本病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绝大多数患儿为典型型,即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所致,仅约1%左右为非典型型(B1l缺乏型),即由于鸟苷三磷酸环化水合酶、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缺乏所致。PKU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双亲都是杂合子且临床上表现正常。杂合频率在我国高达1/65。我国PKU发病率约为1/16 500,无性别差异。
[诊断要点]
一、临床诊断依据
1.出生时正常,3-6个月始出现症状,逐渐加重,1岁时症状明显。
2.神经系统以智能发育落后为主,且进行性加重,言语障碍最重。可有行为异常、多动;肌张力增高,深腱反射亢进,约1/4出现抽搐,脑电图异常。非典型PKU患儿症状更为严重。
3.可有小头畸形,上颌突出,牙间隙增宽、牙釉质发育不良,常有生长停滞。
4.皮肤白晰,毛发浅黄,虹膜色浅。
5.常见呕吐。皮肤湿疹,长大后可消失。
6.尿和汗液有鼠尿臭味。
二、实验室诊断依据
1.Guthrie试验:为新生儿时期重要的筛查试验。即采用枯草杆菌生长抑制试验可半定量
险测新生儿血液苯丙氨酸浓度。当苯丙氨酸含量>0.24mmolYL时,即为阳性。
2.尿液三氯化铁试验和2,4—二硝基苯肼试验,常用于较大儿童筛查。
3.血浆游离氨基酸分析和/或尿液有机酸分析:当上述筛查结果阳性时,可予本试验确诊。比时血浆中苯丙氨酸>1.2ran~l/L。
4.尿蝶呤分析:应用高压液相层析(HPLC)测定尿液中新蝶呤和生物蝶呤的含量及其比
直,可鉴别三种非典型PKU。
5.酶活力检测:PAH仅存在于肝细胞内,需活检测定;BH4代谢途径中的三种酶活力可用外周血红、白细胞测定。
6.DNA分析:常用于产前诊断。PAH的编码基因位于12q22—q24.1,突变位点达300种以上,最常位于外显子7。
三、影像学依据
头颅Cr或MRI表现多样,其病变主要局限于脑白质,以顶枕叶、颞叶后部为甚。
[治疗原则]
本病属少数可治疗的遗传代谢病之一,因其对神经系统损伤极大,故一旦确诊,应立即给子积极治疗。年龄愈小,治疗效果愈好。
1.低苯丙氨酸饮食:婴儿可喂特制的低苯丙氨酸奶粉;幼儿添加辅食时,以淀粉类、蔬菜和水果等低蛋白食物为主,但需注意过分限制会引起苯丙氨酸缺乏,表现为嗜睡、厌食、贫血、皮疹、腹泻甚至死亡,故需监视营养并监测血清苯丙氨酸浓度。每日适量(30-50mg/kg)供给苯丙氨酸,以维持血中苯丙氨酸浓度为0.12-0.6mmol/L为宜。
2.婴儿能量供给量与同龄儿相同,蛋白质摄人量:婴儿期2s/(ksd),幼儿期1.5—1.8s/(kSd),学龄期以后≥1.0-1.2S/(ks.d)。新近报道PKU患儿饮食中添加中性氨基酸可改善智力状况。
3.严格的饮食控制至少到6岁,但也有人主张应无限期限制。一般饮食控制至少需持续
到青春期以后。
4.因饮食控制改变了生活习惯,故父母和儿童都应持续给予技术和心理指导。
5.对非典型PKU患儿,还应给予四氢生物蝶呤,5—羟色氨酸和L—DOPA等药物。
预防:有本病家族史的夫妇必须采用DNA分析进行产前诊断。
参考资料:http://www.bxjk.com/jibingchaxun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