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是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前苏联歌曲,至今仍传唱于中俄两国人民中间。那么《喀秋莎》如何得名的呢?
1938年年初的一天,诗人伊萨科夫斯基才思泉涌,很快就写下了8行诗句。可是诗人马上就写下不去了,要让“站在峻峭的岸上”唱着歌的喀秋莎接着做什么呢?伊萨斯科夫斯基苦苦思索着。
5月里,作曲家勃兰切尔见到诗人,向他索词作曲。诗人想起了这首未完之作,诵读一遍,作曲家非常高兴,嘱诗人尽早完成以下的歌词。又过了两三个月,诗人仍旧未能写出。在勃兰切尔催促下,诗人写出了五六种方案,作曲家选中了其中一个,填词入谱。这支歌在国家轻音乐团的首次音乐会上演出后,立即被人们爱不释“口”。
后来诗人回忆道,在1938年,当时正处于卫国战争之前的关键时期,所以诗人在以后几段歌词中,把对喀秋莎的爱情和保卫祖国的战士联系在一起了。人们因此喜爱这支歌,喜爱“喀秋莎”这个名字。战争期间,当苏联制造出一种新式火箭炮时,红军战士就亲切地称它为“喀秋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