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或抗神经炎素。由嘧啶环和噻唑环结合而成的一种B族维生素。为无色结晶体,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很稳定,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易被氧化和受热破坏。维生素B1主要存在于种子的外皮和胚芽中,如米糠和麸皮中含量很丰富,在酵母菌中含量也极丰富。瘦肉、白菜和芹菜中含量也较丰富。目前所用的维生素B1都化学合成的产品。在体内,维生素B1以辅酶形式参与糖的分解代谢,有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增加食欲。
维生素B1缺乏时,可引起多种神经炎症,如脚气病菌。维生素B1缺乏所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患者的周围神经末梢有发炎和退化现象,并伴有四肢麻木、肌肉萎缩、心力衰竭、下肢水肿等症状。18~19世纪脚气病在中国、日本,尤其在东南亚一带广为流先,当时每年约有几十万人死于脚气病。中国古代医书中早有治疗脚气病的记载,中国名医孙思邈已知用谷皮治疗脚气病。在现代医学上,维生素B1制剂治疗脚气病和多种神经炎症有显著疗效。
用法与用量:(1)口服:脚气病:成人一次5—10毫克,一日3次。儿童一日10毫克;维生素B1缺乏症:成人一次5—10毫克,一日3次;儿童一日10—50毫克,分次服:妊娠期缺乏症:一日5—10毫克;嗜酒致维生素B1缺乏症:一日40毫克。
(2)推荐膳食一日摄入量:小儿4—6岁0.9毫克;成人(男)1.4毫克,(女)1毫克;孕妇1.4毫克;哺乳期妇女1.5毫克。
维生素D缺乏症是婴幼儿期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以钙、磷代谢失常和骨骼发育障碍为特点,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当甲状旁腺反应迟钝时,血中游离钙明显减低,以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发生手足搐搦或惊厥,称为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维生素D的来源和代谢]人体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 7-dehydrocholesterol ),经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转变为胆骨化醇( Cholecalciferol ),即内源性维生素D3;另一来源是从摄入的食物中获得(外源性),如动物肝脏、蛋类、乳类都含有维生素D,而植物性食物如植物油、蘑菇中所含的麦角固醇( Ergosterol )须经紫外线照射后变为可被人体吸收的骨化醇( Calcifero1 ),即维生素D2。无论是内源性维生素D3,或外源性维生素D2和D3,均无生物活性,需经体内进一步代谢才能获得很强的抗佝偻病作用。
维生素D,先在肝细胞内质网和线粒体中经25-羟化酶系统的作用转变为25-羟胆骨化醇[25-(OH)D3],具有微弱的抗佝偻病作用。然后在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内,经1-羟化酶系统作用进一步羟化为1,25-二羟胆骨化醇[1,25一(OH)2D3],其生物活性大大增强,可经血循环作用于远处靶器官(主要为肠、肾及骨)。肝脏产生的25-羟胆骨化醇及肾脏产生的1,25一二羟胆骨化醇都可通过反馈机制进行自身调节。维生素D2的代谢与维生素D3相同(见图4-1)。维生素D3除受自身血浓度调节外,并直接受血磷浓度、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及间接受血钙浓度的调节。低血钙促使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1,25-(OH)。D,合成增加而使血钙上升;高血钙促进降钙素分泌而抑制1,25-(OH)2D3的合成;低血磷直接促进1,25-(OH)2D3合成增加,高血磷则起抑制作用。
[钙磷代谢的调节](一) 1,25-(OH)2D3的作用
1.对肠的作用 促进小肠粘膜对钙、磷的吸收,使血钙血磷浓度升高,有利于骨的钙化。
2.对骨的作用 促进间叶细胞分化成破骨细胞,使骨质吸收,骨盐溶解,血钙、磷浓度增加,有利于新骨的钙化,促进成骨作用。
3.对肾的作用 促进肾近曲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减少尿钙、磷的排出,从而提高血钙、磷的浓度。
(二) 甲状旁腺素( Parathyroidhormone,PTH )的作用
1.对肠的作用 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但不如维生素D的作用强。
2.对骨的作用 促进破骨细胞形成,使骨盐溶解,血钙、磷浓度增加,同时又撕制成骨细胞的形成,使新骨不能钙化。
3.对肾的作用 促进肾近曲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使尿钙降低,血钙上升。同时又抑制对磷的重吸收,使尿磷增加。
(三) 降钙素( Calcitonin,CT )的作用
1.对肠的作用 可能抑制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2.对骨的作用 抑制破骨细胞形成,阻止骨盐溶解。促进破骨细胞转变为成骨细胞,加强沉钙作用,使血钙降低。
3.对肾的作用 抑制肾近曲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
维生素D缺乏症的治疗
(一) 一般治疗
加强护理,合理喂养,供给丰富的营养,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D的辅食。增加户外活动,让皮肤多晒太阳。不宜久坐、久站,不要太早行走,积极防治并发症。
(二) 维生素D疗法
1.普通疗法
① 活动早期:给予维生素D每日125~250ug( 0.5万~1万IU ),口服,持续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
② 活动激期:给予维生素D每日250~500ug( 1万~2万IU ),口服,持续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
③ 恢复期:一般用预防量的维生素D维持。如需长期大量服用时,宜用纯维生素D制剂,不宜用鱼肝油,以免发生维生素A中毒。
2.突击疗法
对于重症、有并发症或拒绝口服的患儿,可考虑采用肌内注射维生素D2或D3作突击疗法。
① 活动早期:维生素D3 7500ug(30万IU)或 D2 10000ug(40万IU),肌内注射,一般注射一次即可。
② 活动激期:维生素D3 7500ug(30万IU)或 D2 10000ug(40万IU),肌内注射,连用2次,间隔2~4周。
③ 重度佝偻病可给D2或D3 3次肌内注射,每次间隔2~4周。突击疗法后2~3个月后起给预防量口服,直至2岁。
目前国内上海信谊药业有限公司已生产维生素D,口服制剂-胆维丁乳( Cholecalciferol cholasferol emnlsion,英康利 ),服用方便,疗效可靠,治疗时1次15mg( 含维生素D3 30万IU ),口服,根据病情轻重间隔1个月可再服一次,一年总量不超过60mg( 含维生素D3 l20万IU )。其治疗效果与维生素D,等剂量肌内注射效果相同。
(三) 钙剂
在应用维生素D治疗的同时给予适量的钙剂,可用10%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 每日2~3g )、活性钙、盖天力或真珠钙等,剂量以元素钙计算,每日200~300mg。
如有过手足搐搦症病史者,肌内注射维生素D,前宜先口服钙剂2~3日。
(四) 手术矫形疗法
较轻的骨骼畸形3岁前治疗多能自行矫正。严重骨骼畸形者待4岁后佝偻病痊愈时进行手术矫形。
乳母缺乏维生素B1会引起婴儿脚气病,维生素B1:供给量O一6月龄为0.3μg,6一12月龄为0.5μg。
维生意D。主要包括维生素D2、D3。人体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可形成维生素D。其主要功用是调节体内钙、磷的正常代谢,帮助钙吸收和促进钙利用,因此对婴儿骨胳和牙齿的正常生长至关重要,缺乏时将导致伤佝偻病。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甚少,婴儿所需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一是鱼肝油,二是靠阳光紫外线照射,将皮下脂肪的7-脱氢胆固酵转变为维生京D。动物肝脏、蛋黄中含量较多,夏季动物奶中含量也较丰富。要儿每日需维生素D10微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