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可以消退的。有人在与人类较接近的猴子身上做实验,让恒河猴长期吃高脂肪饮食,经过1~2年的时间,恒河猴就发生了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狭窄,然后改喂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并给玉米油和其他降血脂药物,经过一段时期治疗后,恒河猴的血胆固醇下降至正常水平,冠状动脉硬化和管腔狭窄的程度也明显减轻,有的完全恢复正常。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在解放前,我国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极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低;新中国建立后,随着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尤其80年代以来,饮食条件明显好转,人们普遍摄入脂肪、胆固醇明显增加,结果导致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升高。但在有“心脏病王国”之称的美国,人们已注意到饮食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政府劝告国民要改变饮食习惯,限制脂肪、胆固醇食入量,并提倡戒烟,不嗜酒,提倡体育活动并积极控制体重、高血压、糖尿病等,结果使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降低约1/3,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以上事实均说明,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使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轻,也就是说可以逆转动脉粥样硬化。
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很複雜,除了高血壓外,脂質代謝紊亂是一個重要因素。大動脈及中動脈的血管壁內出現脂質沉積,形成分散或成片的粥樣斑塊,這就是動脈粥樣硬化。由於粥樣斑塊形成,造成動脈管腔狹窄,可影響腦、心肌的血液供應,血壓長期升高,導致損傷血管壁,促進脂質在血管壁沉積。血壓驟然升高,使原本有動脈粥樣硬化的腦動脈血管破裂,便會發生出血性中風,如發生於腦實質,稱為腦溢血;如發生於蛛網膜下腔,稱為蛛網膜下腔出血。血小板凝聚性升高,血粘度升高,血流緩慢,可在狹窄的動脈內形成血栓,導致缺血性中風、心肌梗塞。冠心病與中風由於共同的病理基礎,所以可同時合併存在。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防止其發生與發展,對防治冠心病、中風有重要意義。
過去認為,動脈粥樣硬化一旦形成就不會消退,對動脈粥樣硬化抱消極態度。近年來研究表明,動脈粥樣硬化是可以消退的。動物實驗證明,給家兔喂高膽固醇飲食,可造成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一旦實驗性食譜停止後,病變會逐漸消退,在與人類較接近的猴身上,也得出相似結果。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芬蘭、挪威、瑞典三國居民隨著奶油、蛋攝食減少,心血管病死亡率明顯下降。之後,由於飲食改善,攝食膽固醇明顯增加,冠心病在歐美已成為流行病。在發病率與死亡率最高的國家芬蘭,該國居民嗜食奶油、蛋等高膽固醇食物。這說明,改變生活方式可使冠狀動脈粥樣斑塊減少,逆轉動脈粥樣硬化。
除服藥外,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關鍵掌握在你自己手裏,要注意勞逸結合,生活作息有規律,避免精神壓力或過分緊張。如能長期嚴格遵守這些要點,改變不良生活方式與習慣,則不僅有助於心腦血管疾病的康復,也可逆轉動脈粥樣硬化。
这病不好治的,主要是以后可以从饮食上预防还有吃药多注意就是了没有什么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