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牙会影响身体吗?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牙列不齐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口腔疾病,主要表现为:虎牙、双重牙、爬牙、地包天以及开唇露齿等。其发病原因错综复杂,包括先天遗传因素及后天环境因素,就人类整体而言,出现牙列不齐是不可抗拒的,目前还无法从遗传基因上控制牙齿后天的整齐程度;但从小注重牙齿的锻炼和保健,避免乳牙早失,克服口腔不良习惯等,可使一部分人群换牙后有一副整齐、美观的牙齿。进入恒牙列的牙齿一旦出现牙列不齐就不能自行消除,只能通过口腔正畸专科医师的矫治才能达到正常牙列。

研究证实,孩子在12岁左右是进行牙齿矫正的最佳年龄。此时患儿的颌面部发育仍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期,而牙齿矫正也需要利用颌面部生长发育的潜力,以确保牙齿移动及牙槽骨改建的效率达到最佳状态,从而取得完美的矫正效果。临床上有些家长会有一些担忧,认为矫正治疗会造成将来牙齿松动,甚至牙齿早脱;拔牙矫正的病人会因拔牙而损伤神经,甚至影响患者的智力等,这些都是不科学的。现代口腔正畸学研究揭示:牙齿矫正是通过轻力诱导牙齿移动,是一种缓慢的生物性改建过程,被移动的牙齿一侧牙槽骨吸收,另一侧牙槽骨新生重建,最终使矫正后的牙齿重新定位长稳。因此,接受正规的矫正治疗绝不会对牙齿、牙周组织产生创伤。

牙齿矫正疗程因牙列不齐的严重程度不同而有差异,一般1.5~2.5年,每3~4周复诊一次。矫正治疗不仅是移动、排齐牙齿,更要使上下颌建立稳定的功能性咬合关系,确保上下颌牙齿的中缝与面部中线协调一致,还要密切关注牙弓的弧形与面部形态的协调以及牙弓形态变化对上下口唇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美观效应。对牙齿矫正患者的检查、诊断,制定科学合理的矫正计划,直至整个矫正过程,都需要口腔矫正专科医师严谨的观察和思考,并不断采取相应的矫正手段,方能取得最终的完美效果。

一些矫牙的患者认为,牙齿既然先天受之于父母,就不宜改动,拔牙会伤筋动骨,导致全口牙松动和口腔功能下降,最终损及全身健康。果真如此吗?

其实,现代正畸学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技术发展和临床实践,充分验证了拔牙在矫牙中的可行性和对提高正畸疗效的重要作用,正畸临床医师已将拔牙作为常规手段,来矫治一些牙列严重错乱的患者。通过专业医师正规的治疗,牙床上拔牙后的间隙可被完全关闭,不存在再次镶假牙的说法;而一些牙床比较前突、牙齿拥挤的病例,就是利用了拔牙间隙来将突出的前牙往后收,达到了改善患者牙列及面容美观的目的。拔牙矫正的患者治疗后牙齿排列和咬合得以重新稳定地建立,只会对其口颌系统更为有益。

临床上因拔牙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往往是矫治设计不当和治疗失误所造成。国内正畸专科医师注册认证的相对滞后,致使大量普通牙医也涉足牙齿矫治领域。这些外行由于缺乏正确的拔牙评判标准和专业的矫治技巧,经常随意地拔除患者的牙齿和轻率地关闭拔牙间隙,导致治疗结束时后牙的排列和咬合关系更差,甚至不堪目睹。如果患者花费了的金钱和时间,而得到这样的治疗后果,谁能甘心呢?所以说,拔牙本身不是问题,外行滥治才应是患者和家属更加担忧的。

随着正畸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比如植入骨种植钉来牵拉牙齿,或通过牵张成骨手术来使牙床能容纳原有的牙齿,正畸患者需要拔牙的比例已在逐渐降低。另据欧洲科学家的最新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拔除大鼠的牙齿可能影响其记忆力,如果这一点在人身上得到证实,正畸医师在决定患者拔牙与否时将会更加慎重。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