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生饮食问题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由于高考复习及考试期间天气炎热,加上学习的劳累、紧张等原因,多数考生的消化功能会有所下降,表现为食欲降低。此时,家长应参照孩子平时的饮食习惯,尽量选择爱吃的食物,改善烹调方法,变换花样,使饭菜更加可口。

如果考前压力大,产生厌食感,家长可以采用少量多餐的方法,把每日三餐变成每日四餐、五餐,增加进餐的次数,同样可以摄取到考生一天所需的营养量。

考前忌盲目改变食物种类。不要因高考临近而强迫进食某种食物。

吃好,保证消耗需要

选择优质蛋白质食物:如鱼虾,瘦牛、羊、猪、兔肉,去皮鸡肉,鸡蛋、牛奶、豆腐和其他豆制品等,甚至包括一些内脏食品。这些食物不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还富含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B2和维生素D。

补脑。考生复习考试期间,由于生活和学习节奏较快,孩子的大脑活动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此刻,大脑对氧和某些营养素的需求比平时增多。如蛋白质、磷脂、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维生素C、B族维生素、铁等。

脑力活动还需要大量的蛋白质,脑活动是利用氨基酸制造神经传递物质。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蛋白质能直接影响人脑的活动。(补脑食品附后)

吃杂,摄入均衡营养

要吃主食。主食中要适量选择一些粗杂粮,如红豆、绿豆、糙米、标准粉等等。这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和膳食纤维,一方面维生素B1本身对增进食欲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另一方面,维生素B1还可以帮助大脑利用血糖产生能量,使大脑更好地工作。

要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维生素C既可促进铁在体内的吸收,更重要的一点,它还可增加脑组织对氧的利用。

清淡,少吃煎炸食品

煎炸食品易使人产生饱腹感,会降低人们的食欲,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量。

煎炸食品不易消化。这样会加重消化负担,导致分布到大脑的血液相应减少,降低了脑的灵敏度,从而影响到大脑的工作效率。

坚果类食物,如瓜子、花生要少吃,甜食及奶油过多的食物要少吃。

干净,注意饮食卫生

高考时期由于气候相对较热,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的繁殖,饮食问题不容忽视,不要随便在小摊上买东西吃,尽可能不吃或少吃冷饮,在吃东西前将手洗干净。

烹饪过程中注意生熟的分开,食物保持新鲜,避免因食用不洁食物而引起急性胃肠炎、菌痢等消化道感染性疾病而影响复习和考试。

食物放入冰箱内并不等于进了“保险箱”,剩菜剩饭及存放时间较长的熟食品,吃前一定要彻底加热灭菌。

适量,七八成饱就行

看着为备考累得满脸疲惫的孩子,做父母的不停地给孩子夹菜叮嘱“多吃点多吃点”。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们心疼孩子的这种做法对孩子其实没有好处。不能吃得过饱的原因,主要是避免消化道负担加重分流体内血液,以保证大脑有足够的血液供应。

鱼、肉、蛋等属于酸性的食物,人体若食用酸性食物过多,就会出现“酸中毒”。结果易使人疲劳,抵抗力降低,特别是使考生思维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

慎补,不可迷信补品

不可过分迷信“健脑品”等对智力和考试成绩的作用。因为人的智力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营养只是诸多因素之一,而各类天然食物中已经包含了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只要不挑食,不偏食,均衡地吃好一日三餐,就能满足需要。

春夏季气候干燥、炎热,人容易上火,不适合进补的如温补药品,如人参、鹿茸等。过食温热,轻者引起大便干结,咽痛,舌红,重则可致大便出血,鼻出血,引发痤疮,夜寐不安。

喝汤,少喝咖啡饮料

孩子复习、考试期间正是炎热夏季,学习强度也大,容易出汗。营养专家提醒说,出汗多消耗了大量体液,还消耗体内的无机盐类营养,容易发生代谢紊乱。同时,天热影响胃液分泌,降低消化能力,加上睡眠不足,损耗津液,食欲会大大减少。

考生每天要保证1500—2000ml的水分摄入量,充足的水分可确保血液循环顺畅,这样大脑工作所需的氧才能得到及时供应。

在饮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煨、炖的汤类食品,来补充孩子身体的消耗,提高考试效率。也可以熬些绿豆粥、银耳莲子汤、百合银耳汤等,适量放些糖,既美味可口,又清热祛暑、解毒。酸梅、山楂、橙汁等酸性饮料可开胃健脾。

有些考生希望通过喝咖啡来提神,咖啡里面含有一定的咖啡因,有提神的作用,适量喝一点是可以的。但不要喝特别浓的咖啡,尤其是晚饭以后,建议不要喝咖啡。因为到一定的时候,考生还要睡觉,喝咖啡兴奋神经,就不容易入睡。另外,咖啡虽然能暂时提神,但会加速消耗维生素B族。

原则一 宁可不吃、不可不喝 即使是马上要迟到,没有时间吃东西了,也必须喝些牛奶、豆奶或稀饭,再拿着—块面包或半包饼干出门。

原则二 除淀粉,再添些蛋白质、脂肪 不要到胃口已经塞得很满之后再吃水果,最好在喝水和牛奶之后,早餐开始之前就吃。

原则三 添加一点水果或蔬菜 不要把早餐搞得太油腻,否则会加重肠胃的负担,使前二节课不能迅速集中注意力进入紧张的学习中。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