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有些以头晕为主诉的患者,总是问是不是贫血,而检查出来,血色素正常,血压低于90/60mmHg(65岁以上的人低于100/60mmHg),应该是低血压。低血压与贫血不能划上等号,它不是血量太少造成,而与血液黏稠度、血管老化、血管弹性缺乏有关。
中医无‘低血压’这个病名,多属于“眩晕”、“虚劳”、“晕厥”等范畴。中医认为此病多见于脾胃虚弱者;脑力劳动者;或脆弱的老年心脏病人。认为多由于气虚阳虚,阴血亏虚或气阴两虚所致。气虚阳虚心脉鼓动无力,气机升降失调,清阳不升,心脉失养;阴血虚亏,血脉不充也致心脑失养,或由肾阳虚,脑髓空而致头晕,眼花甚者晕厥;气阴两虚,阴阳失调,脏腑功能低下而发头晕,耳呜,畏寒肢冷,腰酸腿软,不欲饮食,疲乏无力,临床伴有低血压等症状。
以下是分型论治:
(一)气虚阳虚气虚可见面色晃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阳虚除气虚症状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脉沉缓或迟而无力,舌质胖淡舌苔白。
a.心气虚,除上述气虚症状外,再加心悸、气短、胸闷等。方可选独参汤加减。经验方:人参,莲子各3钱,冰糖一两隔水炖熟,吃莲肉喝汤。
b.脾虚或中气下陷,兼有纳少,腹胀,便溏,气短,乏力等。方可选补中益气汤。
c.肾阳虚有身寒肢冷,动则气短,或五更泻等。方可选保元汤,真武汤,四逆汤,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加减。经验方:人参2钱(嚼服),黄精一两,枸杞三钱,肉桂一钱,甘草一钱,水煎服,每日1剂。
(二)气阴两虚除上述气虚症状以外,尚有阴虚表现。如口干、五心烦热、便秘、尿少、乏力,舌红苔少脉弦细等症状。
a.心气阴两虚可见心悸、气短、胸闷等。常用生脉饮,炙甘草汤。经验方:黄耆五钱、党参四钱、麦冬三钱、五味子二钱、柴胡一钱,水煎后一日分三次服用。(有发炎疾病、火气大、口苦、烦躁、失眠,属实症,非气阴两虚者,不宜服用此方。)
b.肾阴阳两虚,常有:头晕、眼花、耳呜、耳聋、腰酸、腿软、神疲、健忘等症状。方可用五子衍宗丸,金匮肾气丸等加减。
(三)诊治参考:
有些报导,辨证时,属气血双亏,用八珍汤、十全大补、人参养荣汤气虚痰厥头痛:用半夏天麻白术汤。脾阳虚痰饮作眩:用苓桂术甘汤。
预防:
平时养成运动的习惯,均衡的饮食,培养开朗的个性,及足够的睡眠。所以低血压的患者,应过规律的生活。
低血压患者入浴时,要小心防范突然起立而晕倒,泡温泉也尽量缩短时间。
对血管扩张剂,镇静降压药等慎用。
有直立性低血压的人:
可以穿弹性袜。夜间起床小便或早晨起床之前先宜活动四肢,或伸一下懒腰,这样活动片刻之后再慢慢起床,千万不要一醒来就猛然起床,以预防短暂性大脑缺血。也可以在站立之前,先闭合双眼,颈前屈到最大限度,而后慢慢站立起来,持续约10一15秒钟后再走动,即可达到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的目的。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2477.html
低血壓
低血壓雖然不算是一種疾病,但可能是其他疾病所致,而且它會使人頭暈眼花、精神疲憊、注意力不集中或昏倒、休克,而導致其他傷害產生。啟新診所姜幼民醫師提醒民眾,確實瞭解低血壓的原因,並做好保健或治療,才能避免影響日常生活或產生併發症。
--------------------------------------------------------------------------------
低血壓有原因不明(疑為遺傳所致)的本態性低血壓和因疾病產生的繼發性低血壓兩大類。醫學研究指出,百分之三至七的低血壓患者屬於本態性低血壓,這類病人的心臟收縮能力和血管的抵抗是正常的;而繼發性低血壓則有明顯的疾病致因。
何謂低血壓
血壓下降的程度低於正常值,且維持一定狀態時,即為低血壓。血壓的高低可因性別、年齡、體型而異,但一般成年人若血壓測量多次,值維持收縮壓在90至100mm/Hg以下,而舒張壓在50至60mm/Hg以下時,就應接受更進一步的身體檢查,找出原因而加以治療。
低血壓的致因
除了因遺傳體質所導致的本態性低血壓之外,以下五種因素則會影響體內循環和內分泌,引起繼發性低血壓--
心臟疾病罹患心不全、心肌梗塞、大動脈瓣狹窄症時,都會影響心臟搏出血液的功能,使心臟輸送血量減少,以致循環障礙而引起低血壓。
末稍血管擴張因細菌或毒素侵犯末稍血管,使血管失去收縮功能,導致血管擴張、血壓下降,產生循環障礙性低血壓。
暫時性大失血因手術、外傷的大量出血,使體內循環的血液量驟減,而引起暫時性低血壓。
甲狀腺機能低下甲狀腺機能減弱時,會出現氣力減退、身心疲憊、畏寒、皮膚乾燥等現象,而引起內分泌障礙性低血壓。
艾狄遜氏症罹患此症會影響副腎皮質荷爾蒙的分泌,使患者出現皮膚變黑、噁心、嘔吐及低血壓等症狀。
低血壓的症狀
部分低血壓患者完全沒有症狀,有些人則會出現耳鳴、頭痛、頭暈、眼花、肩膀痠痛、四肢冰冷、疲倦、思考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或胸部有壓迫感、灼熱感,或腹鳴、便秘、下痢、腸積氣、腹部鼓脹,或男性出現陽萎、女性出現無月經等現象。
出現上述症狀時,應速至醫院或健康檢查機構,接受心臟、血管、腸胃等各方面的檢查,以便查出真正的致病因,即早治療。
防治低血壓的養生方
如果起床後感覺精神差、早上注意力無法集中,並且容易疲倦、目眩、耳鳴及食慾不振,可能是血壓過低所致,但血壓低並不一定是有病。醫師建議低血壓患者如果沒有特別症狀,並不需治療,只要從日常的生活、飲食及運動三方面加強養生保健,比服用昇血壓劑,來得有效。
低血壓的生活養生
測量血壓經常測量血壓,並注意變化。
充分休息勞累、睡眠不足,會使血壓更低,因而應保持規律生活,避免過勞、熬夜;此外,睡覺時枕頭不宜過低。
洗熱水澡熱水澡可加強血液循環,改善低血壓症狀。水溫以43度C左右為佳,洗澡時間不宜過長,洗三分鐘左右後,應休息片刻再洗。洗完澡若能坐著休息一下,效果更佳。
避免久站或突然改變姿勢拾取地上東西時,不宜直接低頭,應先蹲下;起床時,不要猛然站起身,應先確定身體已平衡,再慢慢起來。
注意環境與穿著不宜處在悶熱的環境,以免血管舒張、血壓下降。領帶勿繫太緊,少穿衣領太高、太緊的衣服,否則會壓迫到頸動脈竇,引起血壓驟降而昏倒。
低血壓的飲食養生
加強營養具有低血壓傾向的人,若營養不足將使血壓更低;若加強營養則可使血壓接近正常值,伴隨的不適症狀也可減緩或消失。中國傳統養生醫學建議,多吃生薑、桂圓、紅棗、核桃、人參、五味子、山藥、百合、蜂蜜等滋補的食物,有助改善低血壓現象。
少吃降壓食物不要常吃芹菜、冬瓜、綠豆、山楂、苦瓜、洋蔥、蘿蔔、海帶等降壓利尿的食物。
稍加食鹽增加體內鹽分可提高血壓,低血壓患者每天適量攝取約12克左右的食鹽,可改善低血壓症狀。
低血壓的運動養生
經常做運動運動可調節神經系統、增強心血管功能,進而改善低血壓症狀。
慎選運動有體位性低血壓者,應避免做久站或體位變動的運動;因患有某些疾病而引起低血壓的人,則應在運動之前,先做健康檢查,最好在醫師與運動保健師的指導下進行鍛鍊,較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