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出处和含义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出處來自於元稹《離思》之四:

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晚唐、范攄,作《雲溪友議》,范攄唐末咸通時人,自稱五雲溪人。此書所錄皆中唐開元以後異聞野史,尤以詩話爲多。所錄詩及本事,有爲他書所不載者。《雲溪友議》內有云:唐貞元十九年元稹(登書判拔萃科,授秘書省校書郎),元稹初娶京兆名門韋氏為妻,韋氏字蕙叢,七年後,韋蕙叢逝,不勝其悲,爲詩悼之曰:「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注釋】:

(1)曾經滄海難為水:《孟子、盡心》:「觀于海者難爲水,遊于聖人之門者難爲言。」意思是說經歷過海上之遊,則對其他水路不感興趣。比喻經歷過大事與極美境界,對其他事則看不上眼。

(2)除卻巫山不是雲:宋玉《高唐賦》言巫山神女與楚王有情,後化爲雲霧,神奇之至。後世以巫山雲雨表示相愛之情。此處意謂;經歷過像巫山雲雨那樣的愛情,則以爲其他女子不可能使自己動情。

(3)取次:取道。

(4)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取道花徑連那美豔的花我都懶於回眸駐看。大概是因為我在修道與對妳的深情懷念吧!

【簡析】本詩是一首悼亡詩,詩人是表達了對亡妻韋蕙叢的懷念之情。其中首聯用典《孟子、盡心》:「觀于海者難爲水,遊于聖人之門者難爲言。」次聯典引宋玉《高唐賦》言巫山神女與楚王有情,後化爲雲霧,語意「除卻巫山不是雲」。就是取道花徑,連那美豔的花都懶於回眸駐看。大概是因為在修道與對其亡妻的深情懷念吧!俗云「元輕白俗」,是指元稹詩中情感的輕佻,其言情而不庸俗,豔麗而不輕浮,悲傷而不綺靡。

【偶感】:所謂的「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元輕白俗」還是「花叢快手」?或許詩人之詩與其人不盡相同。但元稹之詩多豔詞與節婦吟,卻也是真的。

唐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元稹與京兆名門韋蕙叢結婚,於貞元26年愛妻韋蕙叢逝世後,到了四川,與薛濤的「言語巧偷鸚鵡舌」,「別後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雲高。」滄海巫山雲雨戀,(元稹30薛濤40)。

又續娶繼室河東才女「裴柔之」,柔之能賦能詩,互和佳句,舉案齊眉,又是天成佳偶。「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或許是:「曾經滄海易爲水,除卻巫山皆是雲?」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