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小学生,由于在生活上由父母“包打天下”,6岁的 孩子鞋带散了不会系急得直哭;9岁的孩子不会穿衣服,闹出 将内衣当外衣的笑话; 10岁孩子要妈妈喂饭。在这种“温室 效应”下,儿童因娇宠而任性。脆弱,追求享受,缺乏独立性 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能力。这样的孩子是很难成才的,甚至连 能否长大成人都成问题。
家长应重视培养小学儿童的动手能力,教育孩子动脑又动 手,心灵手巧。
1.讲清目的,激发兴趣。
要共诉小学生动手能力是人生极为重要的一种能力。手和 脑是互相促进,达到心灵手巧的境界。人类和其他动物比,一 是脑发达,二是手灵巧,其他器官大多不如其他动物。
在家庭中,让孩子在经济自立之前先能生活自理。剥夺孩 子的劳动意识、劳动权利,对其健康成长不利。洗衣叠被,洒 扫晨饮,一点一滴地培养。还是先让孩子学会系鞋带之后,再 学背唐诗。
动手劳动是要付出代价的,会使孩子感到疲乏和劳累。但 劳动是会有收获的,当孩子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会感到精 神上的满足,这种满足感会进一步推动他喜爱劳动,形成习 惯。
有的家长一听说学校要劳动就不愿意让孩子参加,怕弄脏了孩子。这是不对的。也不要把劳动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
2.具体指导,技能训练。
家长应认识到任何一种新的动手技能都要以一些原有的动 作为基础。例如打字,虽然是第一次练习,但如果过去学过弹 钢琴或电子琴,其中所包含的按键动作,就会对打字有帮助。 所以,小学生从小培养各种动手能力,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 活。工作都大有好处。
有时,在培养儿童动手能力过程中,发展到一阶段会停滞 不前,这是一般练习中都有的,心理学上叫“高原期”,在这 个阶段,家长鼓励孩子不要放弃,继续练习,达到一定阶段, 会出现质的飞跃,就是我们常说的“熟能生巧”。
这启发教育者,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要持之以恒,让其顺 利通过高原期,由技能变成技巧,熟练掌握。三天打渔,两天 晒网是不行的。
总之,家长必须重视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有机 会参加各种动手的活动,促进他们能力结构的合理发展。
孩子好动,两只小手不是动这就是动那,有时会把好端端的东西“故意”弄坏了。此时,有些父母就很生气,动不动就训斥孩子,这会妨碍孩子智力发展,其实,孩子为了满足好奇心,就对他所面对的新事物进行探索,如镜子为什么能照出自己的像,钟表为什么会响等,他想拆开看个究竟。手在拆弄镜、钟时,脑子在进行思维活动。据心理学家们研究证实,手和眼的动作和思维活动有直接联系。人在操作时,动手是动脑的外现,动手又能支持脑的积极活动,“手巧”与“心灵”相互起作用。所以,做父母的决不能厌烦和限制孩子动这动那,以免堵塞孩子的心灵发展,而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因势诱导,鼓励孩子动手动脑,尽快“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