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谈谈对佛教这一宗教的看法吧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是以人生为中心来考察世界的。佛认为宇宙现象的真理本是固有的,佛之学说只是把它说出来。佛说宇宙一切现象皆由于一种能之表现,此种能之表现有二面,或即二种方式出现,所谓二面,即动的与静的。动的一面是世间一切现象,静的一面是一切现象的消失或一切现象的本来面目,故可称为一元二面论。此种‘能’与平常所谓的能不同,平常的能是物质的,可分的,可变的,而佛所谓的‘能’为不可分的,不能变的,其小无内其大无外,甚至无法以世俗的文字语言方法来表达,仅能用微妙的心情来体会体证它。

此种根本‘能’的出现亦为动的,亦为静的,是一种东西而有两面表现,遂产生世间一切现象和它的本来面目,此种‘能’无法以科学方法说明它,因科学方法尚太幼稚不能领悟其境界。动静是一种能的两种表现,譬如波和水,又如佛像和铸像的金质。

一件事物或心理状况都有两面表现。从现象的一面看去,它是动的,有实在感的,变化的,生灭的,无常的,如幻的。但从本体的一面看去,它是静的,空的,没有固定性的,不变的,不生不灭的,常恒的,寂静的,它具有两个方面,所以只看见一面或认真一面便错了。也不是单这面,也不是单那面,也是这面也是那面也不偏于任何一面。两面都看通了便是了解中道。了解了一切事物的真相,实相,真实,真如,如实,换句话说就是真理;明白真理可以得到解脱。将动的一面认作真实而执著它便是凡夫。

将来科学发达或终有以科学方法证明的一天,目前只能以哲学方法讨论它。以哲学的方法说,对宇宙的现象别的学说既均不能彻底说明,均有漏洞,仅佛理尚无法被证明有缺点,依哲学辩证法,既无更佳理论超出佛理,而又不能举出其错误,则佛理在‘新理论’未出现前,应为正确的理论。

自释尊降世以来迄今二千五百余年,中外古今,信者岂能以亿万计。其中上自君王,下至平民,智如圣哲,愚如庸俗。应有尽有,俱尽一生之力,以追求体验。若无何可证,或行之无用,天下宁有是理?即就现世而言,佛徒当以亿论,内中决不可能全是愚蠢无知之士。亦不可能牺牲了人世间种种享受而去热心布教救人,而且西洋的哲学家科学家正在努力追求佛学。即此一点已可说明佛理已为众人体证而证明成立,证明其实在性,这是最适合于科学的证明了。

凡是修持的人,都可以在内心有深浅不同的体验,所谓‘自知自觉自作证’。一步一步的修证上去,一直证到涅槃,就是最高圆满的境界。

由以上的理论,佛理生出一切佛法,一切达到此目的的方法。我们从寻求真理得来的结果,自然是理信不是迷信。

佛说世间万事都是依照因缘定律演变前进的。现在科学界论到世界上一切的事物,承认有因果律的,也有偶然的。但佛说一切的事物的显现异动,决无偶然,一律是因果律所操纵的,只不过有的是简单的因生出的果,有的是极复杂的因生出的果而已。简单的因如想由桌上将茶杯移至另一地方是因,而茶杯就被移动了是果。复杂的因如某学者偶尔有一理想的学说,因而写书去发表,宣传,其间经过多少复杂的因素,终致世界文化受莫大影响。这个果是极复杂的因所造成的,决不是偶然的。一般科学所认为偶然的事,只是科学尚不能分析其复杂综错的因缘而已,但决不能说是无因。所以佛说世间一切法既皆合因果律,于是推知世界的目前一切现象,均由于因缘而演成,目前的事物为因,也能缘起以后的即将到来的一切事物的果,如此往前推到无始,往后推到无终,都脱不了‘因缘生灭’

以前讲过事事是依因缘而向前推进,所以有因有缘便能有果,是绝对的,不可避免的。学佛的人,决不求神保佑自己,或多照顾自己,但是莫不自己造福,以谋自保。为什么呢?因为学佛的人明了世事是循因果律前进的,一切现象都有它的复杂因缘,受各种关系影响,决不是偶然的。因为谁都要善果,所以学佛的人不愿造恶因,而愿造善因,造善因即所以自己求福。又因为恶果的来临是既往恶因的缘故,无法逃避的,只好一面安心忍受,一面造逆缘,使恶果不成熟或慢点成熟,所以说凡人怕恶果,学佛的人怕恶因。

学佛的人对于社会国家环境的态度,因造诣不同而有差别。大悲心,戒律,便是佛教徒处世的态度与方法。佛法是一个最利人也利己的方法,但学佛的人决不能只求利己,那是一定不成功的。但因程度不同,程度低的只能为‘利己’而‘利人’。程度高一点的事事‘利人’,自然而然的收获了‘利己’。所以说学佛是以‘舍己利人’为动机,而得到‘人己双利’的结果,学佛的人最反对的是‘损人利己’和‘损人不利己’的。程度最高的因为自己解除了烦恼不受痛苦的影响,所以事事要‘舍己利人’,梁惠王不肯杀牛作祭祀,孟子说这是恻隐之心,佛说这是‘悲心’。这种‘恻隐悲心’,是人人皆有的,但不是人人都能发挥的。这种悲心愈训练愈大,愈发挥愈广。如果把悲心发挥到无时间无地域无对象的程度,这就是佛的大悲。所以佛是最提倡发大悲心。惟其有大悲心,才能真的‘舍己利人’,惟其有大悲心,才能爱人爱社会爱和平。这种大悲心的发起是自然的,非强迫性的,不经过功利考虑的,所以说学佛的目的是‘利他’,只有‘利他’,决不求‘自利’。至于结果自然带来了‘自利’的果,那是自然的定律,不是学佛人故意处心所期求的。正是因为利人而适所以成自利,才知佛法是真理,是有效的,成功的,值得人人去学习的方法。

方才讲过,悲心既是愈训练愈高,又因为佛以‘利人’为第一;而在一个团体之中大家利害的冲突,在所难免;因此佛在当时制定出应守的条律,就是戒律。要求学佛的人先遵守此戒,这样不犯戒律到一定的时候,所作所为就自然而然是‘利人’‘爱人’的,是不‘侵犯人’的,大悲心也发扬够程度了。这就是佛教戒律初立时的动机。当然社会环境,时时更变,即印度二千五百年前的时候所定的戒律,是否完全适合于现在我们的社会环境,自然是一大问题。因之对戒律应该可以权衡轻重,酌量情形的。例如佛有好生之德是戒杀的,但是假如有人仅因少数人的利益要杀去多数人的生命,则佛徒为救多数生命为维持正义,而又没有其他方法防止的时候,有杀人以救人的必要。不过他的杀人是大悲心的发展,是牺牲自己的。(杀任何人害任何生命在学佛的人的本心上都是不忍的。)换句话说动机还是利人的。

须要认识的是戒律的原则,就是利益他人和不损害他人,能作得到的便算持戒了。

上面说明了戒律的用意,再回过来说学佛的人对于社会国家的观念。佛以大悲心利人为作任何事的动机,只问其因不畏其果。因为动机对,结果也必定是对的。所以学佛的人‘为人’‘作事’的唯一共同的目标,最简单最明了最积极,就是‘利人’。所有一切的事在‘利人’的原则下佛徒是不畏任何难阻勇往直前的。因此下一个结语,就是作世界上一切的最好的事,最正当的事,佛徒是较任何人为积极的。

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是今世所必需的。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