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居住在祥云县米甸区茶朗哨苗族乡的苗族,有一种世代相传、富有情趣的习俗——半夜搬家。
据说,半夜搬家这种习俗,是由旧社会苗族为了躲避财主催租逼债,常常半夜搬家演变而来的。如今,半夜搬家已经失去了它的本来意义,而变为一项富有情趣的民族传统习俗。
2、苗族丧葬形式,在历史上很复杂。见于记载的有洞葬、悬棺葬、土葬、树葬等数种。
洞葬即人死入棺之后,要把灵柩停放在天然的溶洞里。
悬棺葬:即人死入棺后,把灵柩存放在悬崖绝壁的缝隙中,或在悬崖上打洞插上木桩,将灵柩横放于上。
土葬:很早就有,有木棺,也有石棺(黔中地区)。葬式有顺葬和横葬两类。
树葬:是人死后用树皮包起来裹起来挂在树上
部份苗族还有“停丧待葬”的古俗,即灵柩出丧停放在山中数年以后才入土。
3、苗族婚俗: 黔东南地区以“游方”为男女交际的主要形式。
黔西北未婚男女多在白天“跳花”结识后,晚上再唱歌、密谈,所以又叫“踩月亮”,或叫“跳月”。
通过接触,若双方情投意合,即可定下终身。随即叫男方家长请媒人到女家撮合,叫做“定亲”。
姑表婚习俗,即舅舅有取外甥女为儿媳的权利,称为“还娘头”。
如若外嫁,须备一份重礼送给舅家,叫“还娘钱”。
姑妈的儿子娶舅舅的女儿,叫做“侄女赶姑妈”。
4、过年习俗人: 苗族把春节称为“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祝愿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另外,苗族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
5、服饰习俗:苗族服饰,男子差别不大,多着大襟或对襟短衣,下着宽脚裤。女子服饰则各地差异较大,有的穿大襟右衽上衣,下着宽脚裤;有的地区着大领对襟短衣和长短不一的百褶裙;有的上衣无领、衣袖和裤脚缘有宽大花边。特别是头帕,形式多样。凤凰境内多用长达2丈多的花帕,花垣、吉首等地喜用短青帕,泸溪、古丈等地则喜用上绣青色花蝶的白帕。
6、文化习俗:青年男女的社交活动:有跳场、跳月、跳洞、跳年、玩花枝、坐花场、跳花场、芦笙节、爬山节、赶秋坡、姊妹节、闹冲、龙舟迎雷节、斗牛节、祭树节、杀鱼节、招龙节等。
歌舞:古歌、游方歌、飞歌、酒歌、丧歌、祭祀歌等。
苗族妇女衣服上的花色,很少重复,围兜花带富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