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有哪些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历史

十三经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

汉朝:五经

汉朝时,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立于学官。

唐朝:九经

唐朝时,《春秋》分为“三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礼经》分为“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这六部书再加上《易》、《书》、《诗》,并称为“九经”,也立于学官,用于开科取士。

晚唐:十二经

唐文宗开成年间,在国子学刻石,内容除了“九经”之外,还加上了《论语》、《尔雅》、《孝经》。

五代:十一经(收入《孟子》)

五代十国时后蜀国主孟昶刻“十一经”,收入《孟子》,而排除《孝经》、《尔雅》。

南宋:十三经正式形成

南宋时《孟子》正式成为“经”,和《论语》、《尔雅》、《孝经》一起,加上原来的“九经”,构成“十三经”。

十三经 之目为:《诗》、《书》、《易》、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 《谷梁》、《左传》、《论语》、《孝经》、《尔雅》宋末再加上《孟子》,即成为十三经。 其内容各为: 《诗》包含西周及春秋时代的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 《书》古代的公文档案。 《易》利用六十四各卦名,表示六十四个状况或时机。《周礼》是战国时代的建国理想规划。《仪礼》记载贵族一生中包括成年、婚、朝觐及丧祭等详细礼节仪式。《礼记》利用人物说明礼节的来源和精神所在。《公羊》、《谷梁》直接阐述《春秋》中褒贬寓意。《左传》铺述史实,呈现《春秋》义理。《论语》记载孔子及门人的言论行事。《孝经》战国时代儒者拖曾子之名所作,专论自天子至庶人事亲行孝的要领。《尔雅》广采古今异言、各地方言,而用周代标准语言予以诠释。《孟子》记载孟子的言行事迹。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