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种种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当人体感染肝炎病毒以后,并不是立即发病,从感染到发病之间称为潜伏期。不同病毒所引起的肝炎其潜伏期也不同,如甲型、戊型肝炎潜伏期为2-6周,平均1个月左右;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潜伏期为6周-6个月。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起病一般较明显。临床经过大致分为3期。

(1) 黄疸前期:

约数日至2周。多数症状缓慢出现,多数病人最早的感觉是全身乏力,继而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胀,甚至不能进食。小儿常伴有低热,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有中度发热,亦有高热伴寒战者,呈弛张热。由于各个病人表现的情况不完全一样,并以起病时突出的临床症状出现为主分为:有的病人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消化不良型;以发热、头痛、上呼吸道症状开始的流感型;以上腹部剧烈疼痛伴寒战、高热、黄疸、白细胞增高起病的胆道疾患型;早期以关节酸痛兼发热的风湿型;还有恶寒、弛张热、迅速见黄疸的败血症型。还有部分患者起病类似疟疾或脑炎;4%-5%的患者可见荨麻疹、丘疹及红斑样皮诊。儿童可见颈后淋巴结肿大。这些说明肝炎病人的症状极为复杂,除有共同性外,尚有各自的特点。只有充分认识肝炎急性期发病的复杂性,才能作出早期诊断。

(2)黄疸期:

约为2-6周。主要表现为黄疸的出现和加深。首先出现尿色黄染,继之见巩膜及皮肤的黄染。黄疸加深在1-2周内达高峰。随着黄疸的加深,部分病人还会继续明显存在约2-6周,然后才逐渐消失。此时多数病人不再发热。患者大便色泽变浅,肝肿大并有叩痛,皮肤瘙痒和心动徐缓。某些患者可有短期梗阻性黄疸表现,大便呈陶土色,肝功能多有明显损害。黄疸达高峰并开始消退,消化道症状表现改善,如食欲开始恢复,其他症状也开始减轻。在临床上可根据黄疸的情况特点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即轻型黄疸、普通型黄疸、长期型黄疸、反复发作型黄疸。

(3)恢复期:

一旦黄疸消退,就进入了恢复期。约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以上各种症状多在2周左右开始消失,儿童病程较短,恢复快,约1-2个月即康复。成人中约5%长期留有肝区痛,或不适感、食欲减退及乏力,常称之为肝炎后综合征。

尚有一部分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由于病原及机体免疫方面的原因可演变成慢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以上。

来源:北京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病毒性肝炎是一类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范围广泛的病毒性传染病,按引起发病的病毒不同可分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非甲非乙型肝炎(又称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

临床表现

潜伏期,甲型肝炎15~45天,平均30天;乙型肝炎45~160天,一般60~120天;非甲非乙型肝炎经肠道传播者14~60天,平均42天,经肠道外传播者70~145天;丁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类似。

临床可分为急性(包括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慢性、淤胆型和重症型四个类型,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命名为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淤胆型乙型肝炎等。 1、急性肝炎

①急性黄疸型肝炎:以甲型肝炎病者(HAV)感染多见,病程可分为质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3个阶段,历时2~4月,起病有发热、乏力、纳差、厌油、恶心、腹胀、腹泻、肝区痛、尿色逐渐加重、肝功能异常等。至黄疸期皮肤。巩膜出现黄染,尿如浓茶,亦可有大便色变浅,皮肤痛痒等症。此时肝脏肿大,有压痛及叩击痛,恢复期黄疸消退,症状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恢复。

②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病程中不出现黄疸,其余症状与急性黄疸型的黄疸前期相似,亦有部分病人症状不明显而仅肝肿大和肝功能改变。

HAV引起的急性肝炎不转化为慢性,而HAV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HNANBV)引起的相当一部分转为慢性肝炎。

2、慢性肝炎以HAV感染多见,可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

3、淤胆型肝炎主要表现为长期(2~4个月或更长)肝内梗阻性黄疸,巩膜、皮肤黄染,皮肤痛痒,粪便颜色变浅,肝肿大而自觉症状较轻。

4、重症型肝炎

①急性重症型肝炎:多有起病后劳累、嗜酒、妊娠,合并感染等诱因,起病后10日内黄疸迅速加深,肝脏迅速缩小,腹水迅速增多,有出血倾向、肝臭,及嗜睡、烦躁不安、昏迷、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程不超过3周;

②亚急性重症型肝炎:起病10日以上出现重症型肝炎症状属此型,本型病程可达数月,易发展为坏死后性肝硬化;

③慢性重症肝炎:表现同亚急性重症型肝炎,但有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体征及肝功能损害。

治疗

病毒性肝炎目前还无可靠的特效治疗,无论是甲型、乙型或非甲非乙型肝炎,治疗仍只能靠综合方法,即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劳累和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各型肝炎的治疗重点如下:

1、急性肝炎应强调早期卧床休息,一般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后仍应休息1~3个月,恢复工作后应定期复查1~2年。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维主素B族和C等,中药可用茵陈藁汤及消遥散辩证加减。

2、慢性肝炎无需绝对卧床休息,宜用动静结合的疗养措施。应适当进食较多蛋白质避免过高热量饮食,也不宜进食过多的糖,以免导致糖尿病。一般非特异性护肝药物,如维生素族类,促进解毒功能药物(肝泰乐,肝乐等)、促进能量代谢药物(肌营、ATP、辅酶A等)及促进蛋白质合成药物(复方氨基酸、水解蛋白、人血清白蛋白)等可作为辅助治疗,但不宜温用。免疫抑制剂如肾上脉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等仅适用于有明显自身表现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抗病毒药物如阿糖腺苷、无环鸟苷、干扰素诱导剂、人白细胞干扰素a、b、r等,目前以人白细胞干扰素。较为有效。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可选用H活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可选用胸腺肤、辅酶Q10云芝等。

3、重型肝炎应加强支持和对症治疗,使患者能渡过危险期。以便肝脏能有机会进行修补与再生。

防疫措施

①管理好传染源,隔离期限甲型肝炎自发病起不少于30天,乙型肝炎急性期至表面抗原阴转或黄疸完全消退,非甲非乙型肝炎经肠道传播者按甲型肝炎隔离期,肠道外传播者参照乙型肝炎,丁型肝炎亦可参照乙型肝炎。

②搞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③加强病原携带者的管理,凡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者,未治愈前不能从事饮食、服务、托幼等工作。HBsAg阳性或抗-HBc高滴度或肝功能异常者不能作献血员。

④切断传播途径,去掉不卫主的饮食习惯,接受注射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不滥用血制品。携带乙肝病毒的产妇要作好产程和产后防护,以防感染新生儿。

⑤对新生儿尤其是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推广乙肝疫苗接种,其他有可能受HBV感染的人亦应接种,儿童和青少年及有可能受HAV感染的人应接种甲肝疫苗,亦可注射丙种球蛋白来紧急预防甲型肝炎。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