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田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现在已被各派气功广为引用。《东医宝鉴》引《仙经》之文,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还阐述了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我们知道,意守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以帮助意识进入气功入静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意识能动性,主动感知和调整自身功能活动,来达到良好效果的练功方法与过程。意守丹田,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并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练功方法,是众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种。更确切地讲,这种方法属于意守自身部位类中的意守穴位法。但实际练功时,人们是无法将意念仅仅守在一个穴位上,只能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个范围内。因此,将丹田理解为这样一个范围更合适些。
人身虽有三丹田、五丹田之说,但实际练功时,除特殊情况之外,一般所说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古人认为下丹田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是真气升降开合的枢纽,是汇集烹炼、储存真气的重要部位。当然,从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观点看,下丹田所在的部位至今并未发现有特殊的形态和功能。但是,通过意守丹田来促进练功人的意识达到入静状态,取得疗效,则早已被实践所证实。其中的机理,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研究、揭示。
参考资料:http://www.tucool.net/tu/A***********.html
肛门
上丹田
道教气功名词。人体三丹田之一。为“元神府”、“性之宫”。气功在“炼精华炁”时,此为“还精补脑”、“去矿留金”的所在;在“炼炁化神”时,为“阳神上升”的地点;在“性命双修”时,为“修性”意守之处。其位置说法不一:
①指头部九宫。《道藏养生咏玄集》:“宫阙重重号玉都。”注:“玉都名者,泥丸九宫也。上丹田有九处宫阙,悉相贯通”,“上丹田乃全阳之宫”。
②指头部九宫之一。《云笈七签(卷五十)三一九宫法》:“两眉间却入一寸为明堂宫,却入二寸为洞房,却入三寸为丹田。”
③指头部九宫之三,即泥丸宫、紫徵宫(又名昆仑宫)、玄冥宫,“此是上丹田三宫,其丹返上来朝,谓之七返人天也”(《养命机关金丹真诀》)。
④指整个头脑。《延陵君修养大略》:“上元丹田,脑也。”
⑤指脑髓。《云笈七签(卷六十四)王屋真人口授阴丹秘诀灵》:“上丹田,脑髓是也。”
⑥指上焦。《云笈七签(卷五十六)元气论》:“上焦法天,元号上丹田也。其分野自胃口之上、心下鬲已上至泥丸。上丹田之位,受天元阳炁,治于檀中。檀中穴在胸,主温于皮肤肌肉之间,若雾露之溉焉。”上丹田的异名和隐语很多,在《性命圭旨反照图》中列有昆仑顶、太涧池、紫金城、清虚府、太微宫、流珠宫、三摩地、摩尼珠、玄室、黄房,天宫、真际、上岛、天根、玄门、彼岸、瑶池、天谷、人院、紫府、帝乙、天符、玄都等数十种。
中丹田
道教气功名词。
人体三丹田之一。为“真炁”聚会之地,“水火交会之乡”,“大药”降落之处。其位置说法不一:
①指心。《延陵君修养大略》:“中元丹田,心也。”
②指绛宫。《抱朴子地真》:“心下绛宫金阙,中丹田也。”
③指黄庭。即心肾之间,一身之正中。此说为多数道教名家所肯定。
④指中焦。《元气论》:“中焦法地,元号中丹田也。其分野自心下鬲至脐。中丹田之位,受地元阴炁,治于胃管。胃管穴在心下,主腐谷熟水,变化胃中水谷之味,出血以营藏腑身形,如地气之蒸焉。”
此外尚有脐中等说,与下丹田相混淆,似不可取。
中丹田的异名和隐语有数十种,如黄庭、黄中、中黄、黄婆、规中、正位、真土、净土、玄关、西南乡、祖炁穴、归根窍、复命关、极乐园、法王城、舍利子、如意珠、天地之心、虚无之谷、黄中通理、既济鼎器、不二法门、甚深法界、不动道场、至善之地、玄牝之门、呼吸之根、凝结之所等。
下丹田
道教气功名词。
人体三丹田之一。其部位有“脐轮”、“脐内”、“脐轮之后一寸二分”、“脐下一寸三分”、“脐下一寸五分”、“脐下二寸”、“脐下二寸四分”、“脐下三寸”、“脐下三寸,方圆四寸”、“下焦”、“两肾根”、“两肾中间”、“脐肾中间”之说,以及腰前脐后稍下的“虚无圈子”、“冲脉直线与带脉交叉地方,与脐相平,形成田字”之处,个别还有以尾闾、会阴、涌泉等为“下丹田”者。但通指脐部或小腹区域。道教学者认为,这一区域是人之根、命之蒂、生气之源、性命之祖、阴阳之会、经脉之根,“男子以藏精,女子以藏月水”,一切力能“皆从此出”,为生人造化之地,为“成仙”奠基之本。故此区域不仅为道教气功所重视,亦为儒、医、释(释云“优陀那”,指脐下一寸处)、武术、瑜伽(如观想某些“气轮”、“观想昆达利尼蛇”等均与此区域有关)等气功所重视。故一般说意守丹田,即指下丹田。
下丹田的异名和隐语有气穴、气海、北海、曲江、河车、玄冥、关元、橐龠、蓬壶、生门、死刻、混沌窍、总持门、多宝塔、造化炉、希夷府、生杀舍、长胎住息之乡、安身立命之家等数十种。
丹田是什么?
丹田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现在已被各派气功广为引用。《东医宝鉴》引《仙经》之文,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还阐述了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我们知道,意守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以帮助意识进入气功入静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意识能动性,主动感知和调整自身功能活动,来达到良好效果的练功方法与过程。意守丹田,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并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练功方法,是众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种。更确切地讲,这种方法属于意守自身部位类中的意守穴位法。但实际练功时,人们是无法将意念仅仅守在一个穴位上,只能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个范围内。因此,将丹田理解为这样一个范围更合适些。
人身虽有三丹田、五丹田之说,但实际练功时,除特殊情况之外,一般所说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古人认为下丹田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是真气升降开合的枢纽,是汇集烹炼、储存真气的重要部位。当然,从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观点看,下丹田所在的部位至今并未发现有特殊的形态和功能。但是,通过意守丹田来促进练功人的意识达到入静状态,取得疗效,则早已被实践所证实。其中的机理,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研究、揭示。
一般是指脐下三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