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文学家巴金原名李蒂甘,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里。父亲做过四川广元县的县官,祖父是这个大家庭的专制家长。封建家庭的丑恶、腐败,社会现状的黑暗、腐朽,给幼小的巴金以深刻的印象。 巴金是笔名,过去传说是从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两个名字中各取首尾二字而来的。其实“巴金”这个笔名是这样来的:巴金在法国时,曾因身体不好,到马伦河畔的小城沙多吉里休养,顺便在沙城中学念法文。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叫巴恩波的中国人。这人翌年投水自杀,使巴金很痛苦。笔名中的“巴”就是由此而联想的,至于“金”字则是一位安徽朋友替他想的。他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前半部,想用一个比较容易记的字作笔名,这位朋友说出了“金”字,于是巴金的笔名就流传于世了。
作家巴金,已闻名海内外,但“巴金”两字的由来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很多人猜测这两个字来自于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其实不然。巴金在1957年9月27日致前苏联作家彼得罗夫的信中对自己的名字作了注解:“一九二八年八月我写好《灭亡》要在原稿上署名,我想找两个笔画较少的字。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我看到了‘金’字,就在稿本上写下来。在这时候我得到了一个朋友自杀的消息,这个朋友姓巴,我和他在法国Cha-teau-Thierry同住了一个不长的时期。他就是我在《死去的太阳》序文中所说的‘我的一个朋友又在项热投水自杀’的那个中国留学生。我们并不是知己朋友,但是在外国,人多么重视友情。我当时想到他,我就在‘金’字上面加了一个‘巴’字。从此‘巴金’就成了我的名字。”
巴金是中外闻名的作家,原名李芾甘,1929年发表他的处女作小说《灭亡》时,起用笔名巴金,后来一般认为他是为了纪念安娜其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而取名为巴金的。
对于这种说法,巴金自己做了否定。他说:在法国时,因身体不好,到沙多——吉里小城去休养。那时认识一位中国北方同学,叫巴恩波,跟他相处不到一个月,巴金就回巴黎了。第二年听说巴投水自杀,这消息使我痛苦。笔名中的“巴”就是由这位北方同学联想起来的,至于“金”字,是一位学哲学的中国安徽同学要找一个容易记的字,便半开玩笑地说出了“金”字。
不知道
ME too
So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