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于公元755年至763年所发生的一场叛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开元之治晚期,安定繁荣的日子过得久了,唐玄宗丧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唐玄宗改元天宝 后,政治愈加腐败。唐玄宗耽于享乐,使国政先后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又纵情声色。

安禄山于天宝十四年(公元665年)在起兵,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叛军两个月便攻陷洛阳,安禄山更自称「大燕皇帝」,建立燕国。

唐玄宗奔蜀洛阳陷落前,潼关的守将为哥舒翰,他死守这险要关隘,使叛军无可奈何,但杨国忠逼他出关迎战,结果潼关失守,玄宗出走成都。

杨氏兄妹之死玄宗途经马嵬驿时,将领陈玄礼发动兵变,杀死杨国忠,又逼玄宗赐死杨贵妃,待杨贵妃死后,将士气消了,玄宗才能够继续向西南方逃难。

太子即位太子李亨与玄宗分道扬镳,向西北逃往朔方镇主持军政。其时,宦官李辅国发动政变,于灵武拥立李亨为肃宗,并尊玄宗为太上皇。同一时间,长安陷落。

收复两京其时,勤王部队纷纷赶到。郭子仪借回纥兵收复长安和洛阳,唐将、西北节度使(效忠唐的)死守各地,阻挡叛军入侵之势,力保江南,使江南物资得以运到西北,补足军备,局势稍为安定。

安禄山之死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叛军攻击放缓。不久,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死,部将史思明亦向唐室投降,受封范阳节度使。李光弼、郭子仪向安庆绪进攻,叛军退回河北邺城。

史思明反叛当郭子仪及李光弼围攻邺城时,史思明又在范阳叛变,并杀死安庆绪,自称燕帝,洛阳再次被攻陷。于是郭子仪再借回纥兵,阻止史思明军队的攻势。

叛军转弱不久,史思明又被儿子史朝义杀死,叛军势力转弱。当时,玄宗、肃宗相继去世,代宗继位,以皇子李适为兵马元帅,与郭子仪、李光弼等合力收复洛阳,史朝义北逃。

安史乱平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叛军将领田承嗣、李怀仙等一一向唐室投降,史朝义自杀。历时九年(亦有历时八年之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息。

但是,自此之后,唐朝也就由盛转衰了!

参考资料:http://education.163.com/edu2004/editor_2004/zhongkao/041123/041123_165869.html

唐玄宗之末期.

安史之乱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