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同异”是讲的什么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说解:

高明的人听说大道之后,会辛勤地去实践到自己的行动中去;普通的人听说大道之后,会半信半疑,信其所自以为可信者,而疑其自以为可疑者;鄙陋的人听说大道之后,会哈哈大笑。不使鄙陋的人哈哈大笑,也不足以称之为大道。所以,《建言》书中有这样的话:真正明达大道的人,就好像很愚昧一样;真正进入大道的境界,就好像退化了一样;认为大道平常的人,就好象一般的人一样。具有最高的德的人,就像山谷一样处在最低下的地方;最洁白无暇的人,就像受辱一样不傲慢;具有广大的德性的人,好像永远不对自己感到满足;善于建立道德的人,好像非常苟且随意;质朴直率的人,好像改变而不纯洁。最方正的形体没有棱角,最大的器物不会过早做成,最美妙的形象没有具体的形态,玄妙的大道无法给它定名。只有大道,能够善于施与而且使万物自成。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