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部分的中小学都要开学了,对那些要升入新年级的孩子来说,结束了漫长的暑假,开始新学期的生活,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但是,对于即将走进校门的小学新生来说,这种兴奋里面却搀杂了更多的紧张和焦虑。
跟孩子相比,家长的担心更胜一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家长这几天都开始跟孩子唠叨起上学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了,有的家长更是担心得过了头,把小学一年级的课本直接摆到了孩子面前,从放暑假的第一天起,就私自给孩子补起了课,生怕自己的孩子开学后不适应、跟不上老师的进度……
其实,家长的这些做法大可不必,本来轻松的暑假如果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度过,让本来对上学就有些“恐惧心理”的孩子更是会产生厌学心理。一些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认为,小学新生入学后的确会有一段适应时期,但只要家长和学校双方工作得当,孩子就应该能够顺利渡过这段特殊时期。教育专家也同时指出,对于孩子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家长还是应该事先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并在其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不要临时抱佛脚,也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
■迷你调查
记者在朝阳区松榆里社区对即将入学的20个孩子进行了一个小型的随机调查,他们的情况对即将入学的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动机
了解小学新生入校前暑假的主要活动以及心理状态。
调查人数:20
调查问题
1、暑假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以玩为主10人50%
上兴趣班6人30%
学习小学课程4人20%
2、马上要开学了,有什么感觉?
高兴7人35%
紧张8人40%
不知道,没感觉5人25%
3、自己是否想上学?
特别想9人45%
想,但是有点害怕7人35%
一点都不想4人20%
调查结果:
从这个小范围的调查来看,即将入学的孩子的确在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紧张和焦虑等情况,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也了解的不多,与大部分孩子的兴奋相反,还有一部分孩子对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有厌烦或者抵触心理。
■专家提醒
新生入学三项标准
●闵乐夫北京教科院怀德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现在很多小学在招生前都会有一个入学面试,有的还会附加测试,很多家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都希望幼儿园能针对大班孩子进行小学知识的讲解,部分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在幼儿园就开始向幼儿灌输小学的知识。许多家长看到孩子认识了许多汉字,能计算好大的数,便认为孩子上小学没有问题,其实这种看法是很片面的,判断孩子是否达到了入学标准应从三方面来考虑:智力条件、心理条件、生活自理能力。
1智力条件
智力条件并不是指认多少个汉字,算多少道题,而应该从孩子的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像力来衡量。
第一,观察力决定孩子正确的认知。父母可以给孩子看有错误或缺损的画,让孩子通过观察指出错误或缺损所在。
第二,记忆力决定孩子将吸收的知识保存下来转为已有的能力。父母可以给孩子讲一个小故事,看孩子能否较完整地复述这个小故事。
第三,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表现为孩子是否喜欢动脑思考。可以让孩子进行图片归类,如将画有各种动物、水果、蔬菜等图片混在一起,让孩子按类别逐一区分开来。
第四,想像力是创新的基础,父母可以给孩子出一个题目,让孩子自己讲故事,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画一幅图画。
第五,注意力对准备入学的孩子来讲是最为重要的能力。家长可以给孩子讲一段话,看孩子能否安静地坐稳一段时间,以此来衡量孩子注意力集中情况以及接收语言信息能力的强弱。
2心理准备
心理准备主要是看孩子有没有求知的欲望,是否热切希望进入小学学习;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是否强,另外家长还要考察孩子表达语言的能力及同小朋友交流的能力,对陌生的环境是否畏惧,同陌生人说话是否胆怯等等。
3生活自理能力
能不能自己管理好自己,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是否知道,像过马路、系鞋带、整理书包、上厕所等小事能否处理得好,能不能记住父母姓名、工作单位和家庭电话等,遇到紧急情况应该拨打的电话号码等。
■对策建议
入学路上四只“拦路小虎”
●支招教师:刘艳芳草地小学教师
1生物钟紊乱
“生物钟”失调是假期后所有孩子最为集中的表现之一。放假时间长,孩子一般都会晚睡晚起,饮食规律也不大正常,常常早饭不吃,早午并作一顿饭。晚上和大人一起玩到很晚,早上自然起不来。对于年纪小的小学新生来说,刚刚进入这样一个新的环境,精神如果再跟不上,就会减慢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老师建议:
从幼儿园到小学,头等重要的大事就是要调整好孩子的“生物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孩子在幼儿园每天都睡午觉,可上了小学就没有这样的条件了。所以,家长应开始试着在家里调整好孩子的作息时间,慢慢减少直至取消午睡,以改变午睡习惯,让孩子适应早睡早起的生活,养成按时起床、用餐、学习、游戏、就寝的习惯。逐步形成守时观念,及早适应正规的学校生活。
另外,家长还应该初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能自己梳洗穿戴、吃饭;学会使用铅笔和削笔刀、学会整理书本、铅笔盒、书包等;学会扫地、抹桌椅、清洗抹布等小家务,给孩子安排一个学习的小天地,学会怎样放置和整理学习用品和书籍。尽快使孩子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摆脱对家长的依赖性。
2坐不住
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和学校截然不同,每个班的孩子人数不多,而且教学的方式灵活多样,经常会带着孩子一起做游戏,整个环境是很轻松的,但是小学毕竟已经是学校的管理模式,首先班里的孩子人数增多,每节课时间增长,课间十分钟的休息时间要解决上厕所、喝水等一系列问题,对在幼儿园“自由”惯了的孩子来说,一下子适应这一点可是有点难。
老师建议
孩子坐不住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比如,上课的内容孩子已听过或懂了;生理上有问题,如多动症等等。一般而言,小学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大多数小学新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前20分钟,所以一般有经验的老师会在前20分钟把新的知识讲完,后20分钟主要是运用游戏、活动等各种形式进行知识的巩固。有些学校在一年级的课程安排里还特别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设置了20分钟的小课。
家长也可以在假期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安静地坐一段时间,这个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比如阅读、画画等使他能集中注意力。
3孤独感
对刚刚进入学校的孩子,特别容易产生“孤独”感。
以前熟悉的园所环境和现在面对的教室相比,差别还是比较大。在新班级,新同学彼此不认识,以前相处三年的好朋友、好伙伴也不见了踪影,自己喜欢的老师也换成了陌生的面孔,很多孩子在这样一个新环境都会觉得特别孤独,如果孩子本身的性格又比较内向,就会表现出不合群的现象,一些情况严重的孩子甚至会在课间跑出去给家长打电话,哭诉自己的“不幸”,希望家长把自己接回家去。
老师建议:
一般来说,对于刚就读小学一年级的新生,学校会尽量配合孩子长期在幼儿园生活而形成的习惯。例如允许幼儿有更多的自由空间,适当调节课堂节奏,课间上厕所的时间较自由,同时配合多种的课间、课外活动,教师也会刻意安排一些自我介绍、课堂讨论的环节,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互相熟悉和了解。
另外,建议有条件的幼儿园可组织大班小朋友参观小学,让孩子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有初步的感知,让孩子了解到学校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认识新朋友,使其产生自豪感,渴望成为小学生。
4畏难情绪
虽说有的幼儿园为了应付小学招生时的面试,会在幼儿园期间适当给孩子教些一年级的知识,但与小学正规系统的教学理论还是有很大不同。孩子进入小学后,需要听懂老师上课传授的知识,课下还要完成布置的作业和练习,这与之前的幼儿园凭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完全不同。有的孩子因为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差,就会觉得课程困难,无法接受,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老师建议:
学校在对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安排上会暂时降低难度,以减少新生的压力,缩短幼儿到新学校时产生焦虑、紧张的时间,从而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教师在授课时也要注意讲究方式方法,注意讲课使用的语言生动化、表情丰富化,尽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启发他们主动思考的能力。
此外,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养成完成功课的习惯。家长要在家里给孩子布置一个固定的、安静的区域,注意观察他做功课的习惯,看看有什么问题,并及时作一些调整,找到能让孩子更安心做作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这样为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同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遇到孩子情绪低落时,要及时了解情况,并且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同时多用正面鼓励的话语引导,增强孩子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