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一休”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看过电视连续剧《聪明的一休》的观众,对机敏、勇敢、善良的小一休的形象,无不喜爱;剧中一幅幅优美动人的画面、一个个充满智慧的故事,令人回味无穷。人们不禁要问:日本历史上真有一休其人吗?

日本历史上确有一休其人,一休是他的法号,他本名宗纯,又自称狂云或狂云子、梦闺、瞎驴等。真实的一休与剧中的一休当然有所不同,但故事中的一休或多或少反映了一休的神情风貌和家世。一休母亲出身于南朝贵族之家,是北朝后小松天皇之妾,曾受天皇宠爱,后因遭谗言被赶出皇宫,此时正身怀有孕,流落到京都西部嵯峨氏家,不久生下一休。

一休5岁时,就离开母亲到京都安国寺做了长老象外鉴公的侍童,取名周建。一休自幼聪明好学,11岁时,到壬生宝幢寺学习维摩经,12岁时,转入京都建仁寺跟慕哲龙攀学习诗文,写得一手好诗。在14岁就写了一首名作:“吟行客袖几时情,开落百花天地清。枕上看风寐耶寤,一场春梦不分明。”此后,他以诗文见长而闻名于世。在一休出生的同年,日本实掌大权的幕府大将军足利义满就把将军职位让给了年仅8岁的儿子足利义持,还于1395年出家当了和尚,但仍掌握幕府实权,是当年日本国的太上皇。义满大兴佛教,特别保护禅宗,当时京都和镰仓的正统禅宗“五山十刹”全是幕府的御用禅寺。少年一休所在的建仁寺就是“五山十刹”之一。当时正统禅宗僧人趋炎附势的丑恶现象,在建仁寺表现得十分突出。时值15岁的一体对此十分憎恶,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留下“姓名议论法堂上,恰似百官朝紫宸”等诗句,而愤然离开了建仁寺。

一休离开建仁寺后,入非正统禅宗大德寺派的西金寺,师事于德高望重的谦翁宗为。一休纯正而又富有正义感的性格,很受谦翁喜爱。16岁那年,即1410年,谦翁授与他宗纯之名。1414年,恩师谦翁病故,20岁的一休悲痛欲绝,准备投琵琶湖与恩师同去。此时,母亲的身影在他面前显现,他意识到母亲和谦翁都反对他这样作,希望他活下去完成他们的夙愿和事业。因此,他决心继承和弘扬佛学文化,同一切违背纯洁高尚的邪风作斗争。这时,一休得知开创大德寺的宗峰妙超始祖的第三代继承人高僧华叟宗昙正隐居于琵琶湖畔的坚田某小庵,遂慕名投奔。但入华叟之门要经过严峻考验,一休经受了杖打、水泼等严峻考验后,才得师事华叟,开始认真的修炼生活。一休修炼认真聪明过人,深得华叟钟爱,于1418年授予他一休的法号。从此他才被人称为一休。

一休和养叟宗颐,是华叟当时的两个得意门生,一休更以其信仰纯洁,素怀赤子之心而深得华叟信任。华叟欲立一休为自已的继承人,乘自己还健在时逐步将大德寺主持权过渡给他,以解决自己后顾之忧。为此,华叟曾要把大德寺第一代主持用过的如意和委任他为自己继承人的证书交给他,一休却认为一纸证书委任继承人的作法,有悖于精神信仰应追求纯洁高尚之旨而出人意外地拒绝了。

1422年,大德寺举行一次盛大的法会,僧侣们个个身着光彩夺目的袈裟,唯有一休与众不同,披一身墨染的破旧法衣出现在盛大法会的人群中。此不甘与禅界的庸俗同流的“狂态”,使华叟亦感叹道:“虽云疯狂,但乃赤子。”知一休者华叟也!一休诗句为证:“破烂衫里盛清风”,“身贫道不贫。”1428年,华叟病逝,随后养叟便以华叟继承人自居,在大德寺建造豪华的禅堂。一休不愿与其同流,只身离开大德寺,云游四方,甘愿寄身于荒僻小庵。堺(音jiè)市(现大阪府)街道繁华,商贸发达,是当时日本中心贸易城。1435年的一天,一休身穿法衣,手握木刀一反常态地出现在繁华热闹的大街上,众人皆不明其意。问其“为何持木刀而行?”一休答说:近来僧人在此世上,尤如这把木刀一样,没有什么作用了!原来,他是以此来讽刺和唤醒人们对当时禅宗靠滥发得道证以换取钱财的现象要提高警惕。一休不仅对禅宗的堕落和虚伪不满,而且对封建统治阶层的腐败痛心疾首。他常常深入农家体察民情,大声疾呼民间疾苦。1442年他暂居让羽山尸陀寺(现在京都府)时,曾写诗揭露当时社会的凄惨景象:“吞声透过鬼门关,豺虎踪多古路间。吟杖终无风月兴,黄泉境在目前山。”一休同情人民,无情地鞭笞不公正的社会及荒淫无耻的统治阶级。1460至1462年,日本发生了持续3年的大饥荒,据说死于饥饿和疫病的人达几十万。而当时执政者足利义政和其妻日野富子却依旧沉溺于奢华游宴,且不顾人民死活而大兴土木。此时,一休写了许多诗进行揭露。其中一首怒斥日:“大风洪水万民忧,歌舞管弦谁夜游。”甚至以中国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下场来讽喻当时的执政者:“暗世明君艳色深,峥嵘宫殿费黄金。明皇昔日成何事,空入诗人风雅吟。”在另一首诗中还鞭笞当时的寺院只顾替封建统治者们长寿祈祷,而不关心民众疾苦,写道:“宽正年死人无数,轮回万劫旧精神。涅槃堂里无忏悔,犹祝长生不老春。”

在此期间,一休也常常以其种种“狂态”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旧历年年首,日本有以松枝装饰大门表示庆贺的风俗。有一年过年时,一休却手持骷髅头手杖,在繁华堺市街边走边喊:“新年既值得庆贺,又不值得庆贺!”“庆祝年节的门松,就是死亡的里程碑!”“搭门松迎接新年,与迎接死亡相同!”“人死后跟这个骷髅一样,死对于任何人,不管是对伟人还是穷人都是最平等的!”

1467年至1477年日本“应仁之乱”,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战不休,将繁华的京都化为一片废墟。人民苦不堪言,而统治者却照样宴饮游乐,醉生梦死。此时,古稀的一休对此写诗怒骂道:“请看凶徒大运筹,近臣左右妄优游。蕙帐画屏歌吹底,众人日夜醉悠悠。”一休不仅以“狂态”揭露社会的不公,而且对无力挽救禅宗的颓风,也以此手段进行反对,他常以“狂态”自称是“淫酒淫色亦淫诗”,无视僧侣不近酒色的戒律。他在诗中写道:“风狂狂客起狂风,来往淫坊酒肆中。”甚至写诗袒露自己对一位叫森的盲女的爱情。一休的“狂态”表现,反映了他对当时禅宗弊风和社会现实的不满;同时也说明了他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找不到有力的反抗形式。

一休个人反抗的局限性,还集中地表现在他于1474年接受后土御门天皇敕令,继任大德寺住持,并为重建该寺献身一事上。当时的一休在平民和商人之中赢得了很高声望。天皇让他任大德寺住持,无疑是借其名望笼络人心。一休并不看重这一高位,曾多次辞任,并依旧住在荒僻的酬思庵等小庵中,还亲自到民间传道。但他仍尽心尽力操劳大德寺的重建工作,以致操劳过度,于1481年在大德寺重建工程基本竣工之时,病逝于酬庵中,时年87年。

一休在逝世的当年自编了偈颂、宗教法语和诗歌集《狂云集》、《一休骸骨》、《自戒集》、《一休法语》、《佛鬼军》等著作。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生前是著名禅师,死后其影响仍经久不衰。一部《一休故事》流传甚广;现在日本还保留着不少一休的遗迹供人们参观游览。日本史书对一休也有很多记载。一休是一位以富有才华又奇特古怪而闻名于世的“狂僧”。

《聪明的一休》的观众,对机敏、勇敢、善良的小一休的形象,无不喜爱;剧中一幅幅优美动人的画面、一个个充满智慧的故事,令人回味无穷。人们不禁要问:日本历史上真有一休其人吗?

有。

一休和尚法名一休宗纯(公元1394-1481),是日本室町时代的一个禅僧,动画片集描写的只是他童年时代的一小段生活,实际上他活到八十八岁。他出生在应永元年正月初一,他的父亲是后小松天皇,母亲是天皇的一个妃嫔。一休出生前的六十年间,日本经历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1392年才由足利义满这个幕府将军逼使南朝议和,结束了这场六十年的混战,十五世纪初才出现了和平的希望。幕府将军实际上在幕后操纵朝政,天皇并无实权。一休的母亲原是南朝望族藤原家人,虽然后小松天皇对她宠爱有加,却引起了皇后的嫉恨,当发现她怀了身孕,就以她是藤原后人,同情南朝,对朝廷心怀不满为由,把她逐出皇宫。一休是在她离宫后出生的,故此他从未过过公子王孙的生活,而是在庶民中间长大。不过从一休的诗中,仍可看出他相信自己是皇室之后的痕迹,后小松天皇确实经常召他进宫中相见,当天皇临终时,还把他召到床边去,但这一切并没有改变其庶民的身份,他从未被人当作王子,一休也从不以王子自居,他遵照母亲的吩咐去做和尚。

在东瀛100多万杨岐弟子中,有一个中国妇幼皆知的人物,那就是日本动画片中“聪明的一休”。绝非捏造,一休在日本历史上确有其人。

据史载,一休和尚生于1394年,是一个皇太子。因为一休母亲的家族与天皇家族关系不和,小一休被赶出皇宫,于6岁时出家到京都的安国寺学习禅宗。小一休聪明过人、勤奋好学,而且真的与足利义满、新右卫门这些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有过接触。

话说有天安国寺长老交代一休去海边拾贝,一休却在海边拾到一个竹质的漂流罐,一休不敢打开,就小心翼翼的背回了安国寺。一休背着水滴滴的竹罐在路上碰到了新右卫门先生。新右卫门看到一休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就按捺不住好奇,于是也跟着一休来到了安国寺想见个分晓。

长老看到一休背回了个竹罐,就叫一休将其打开。打开后,一块丝绢,别无它物,上书四字。“禅茶一味”。长老掩绢深思。

新右卫门则不以为然。他认为不就是一块写了几个字的布,根本不是什么宝物,不值一看!长老看透了新右卫门的心思。正当新右卫门准备转身离开,长老却考问起新右卫门来,他问新右卫门知否“禅茶一味”的含义,新右卫门如实的摇摇头。于是,长老叫来一休回答“禅茶一味”的含义,并提了个要求,只能做动作,不能用语言表达。

只见一休两手在头上转了数圈,主意一来,手上脚上就忙开了。一休拿来八个茶碗和热水,他把茶碗一字排开,只在第一个空茶碗中放了一大把茶叶,后开始往这个茶碗中倒水。水满了,茶叶在热气腾腾的热水中浸润、舒展。稍事,一休将碗中的茶水倒向第二个空茶碗,完毕又往有茶叶的茶碗中倒满热水。一会,有茶叶的茶碗中第二泡茶水开始往第三个茶碗中倒。以此类推,功夫不长,连续几泡的茶水相继倒满了排成一列的茶碗。这时,一休拭了一把额头的细汗,朝新右卫门做了一个请慢慢用茶的手势。

新右卫门还真看不出一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此番操作确实钓人胃口。新右卫门端起第一碗茶水,细细的品了一口。第一碗茶水汤色较淡,味有些涩,略带苦,没泡开的茶味!新右卫门眉头一动,并不露身色。一休又做出了请尝下一碗的手势。新右卫门认真地端起了第二碗茶水喝了一口,茶叶开始泡开了,涩味、苦味更加突出;再接下去喝第三泡的茶水,茶叶已经充分泡开,茶汤浓郁,香气四溢,新右卫门一直喝到了最后一杯,只见茶汤色淡香薄味寡,只剩淡淡的回味。

长老对一休的独特表白悟性点头赞许。通过新右卫门品茶的过程,长老道出了“禅茶一味”的释义。

一杯茶,在泡制过程中,从开始时的色浅,愈深,逐浅;香气的薄,到厚,回薄;味的淡,至浓,终淡。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终极化淡,品茶的过程不就是品位人生吗?

头茶象征着人生的幼少时期,一切处于萌芽,未来不可名状;二、三泡茶味重色深香冽,对应着人生的青壮时期,身体、事业、抱负处于鼎盛;之后慢慢变淡,末茶更显淡然,不正对应着步入年迈,静悟中回顾一生,最终大彻大悟?

据说,现在日本国家博物馆还珍藏着“禅茶一味”的真迹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