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问的应该是“季札还愿”吧,也就是“季札挂剑”的故事
季札挂剑”的故事《史记•吴太伯世家》有记载,西汉刘向的《新序节士》中也有记载: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末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晋故,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之宝也,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伤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又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
季札在辅助诸樊、余祭、余昧为政的年代里,先后出访过徐国、鲁国、齐国、郑国、卫国和晋国,由于他的远见卓识,受到了中原诸侯和大夫的尊敬。当时,各诸侯为了应付连年的战争,无限度地加重徭役和赋税,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季札多次向各国国君提出“兵安民”的主张。周敬王三十五年(—485),强大的楚国派兵攻打弱小的陈国。季札亲自带兵救援陈国,并慷慨陈词劝说楚将不能以强凌弱,掳掠别国的土地和财产,终于说服楚将拔营退兵。
季札还以他丰富的学识博得各国诸侯的软佩和赞赏。他在出使鲁国的时候,听了列国的音乐,一一指出它们的优点,并联系音乐理论,评论各国的治乱兴衰。司马迁对他这番评论,作了详细的记载。 季札在出使期间,恪守信用的美德更使人感动。挂剑的故事虽已时隔两千多年,至今仍脍炙人口,盛传不衷。
季札在访问徐国和徐君交谈的时候,徐君很羡慕他身上佩带的宝剑。徐君虽没有说出口,但季札已明白徐君的意思。不过自己还得到别国访问,少不了一把佩剑,决定在完成这次出访任务后,回到徐国时再把宝剑送给徐君。可是在季札回归,重过徐国时,徐君已经死了。季札就到徐君的墓前祭奠一番,然后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坟头的树上。随从们问季札说:“徐君已经死了,你为什么还将这把贵重的宝剑送给他呢?”季札说:“我心里早已答应将这把宝剑赠送徐君,怎能因他去世就失信反悔呢!”他不顾随从的劝阻,坚持把价值千金的宝剑挂在徐君的坟前。后人有“延陵季子兮不忘故,千金之剑兮挂丘墓”的颂歌。
常州地方志有徐群墓和剑井亭的记载:“延陵丁埝有徐君墓,墓前有祠,祠前有井,井有亭,亭曰剑井亭。”查春秋时的徐国,在今安徽泗县之北。据此,徐君葬于延陵的可能性不大。宋代,常州人邹浩在《先贤徐君墓碑记》中认为,这个墓地或许是徐君后代为纪念徐君,追崇季札而建。今墓已不存。
参考资料:http://www.changzhou.gov.cn 龙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