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毒蛇咬伤后,应采取以下救护措施:
1.防止蛇毒扩散或吸收。立即在上方5~10厘米处(靠心脏一端),用布带,细绳,橡皮管进行结扎,避免毒素随血液流到心脏。结扎后上肢要放低,每隔40~50分钟放松1~2分钟,以免被扎肢体因长时间血流受阻而坏死。
2.清除蛇毒。用消过毒的小刀或刀片在伤口处成“十”字形切开皮肤,切口不要太深,用手指在伤口两侧挤压,排除毒液。也可用拔火罐的方法或吸奶器加速排毒。紧急情况下,救护人员可直接用口对准伤口吮吸,边吸边吐,并用清水漱口。但救护人员口腔,唇部有破损,牙齿有病就不能采取这种方法。
3.清洗伤口。立即用肥皂水,冷开水,生理盐水彻底冲洗伤口。有条件的最好用双氧水和1:1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
4.用蛇药解毒。口服蛇药,具体哪种蛇药该怎样服,可以按说明书要求服用。还可将蛇药溶成糊状敷在伤口四周,但切不可直接敷在伤口上,以免影响毒液排除。
另外,被毒蛇咬伤后,应安静休息,不要乱动,因为活动会使血液循环加快而促进毒素扩散,加重中毒。更不能喝酒或用热水洗伤口。经以上处理后,要尽快将伤员送往医院。
在经过草地时 事先在膝盖以下部位涂抹樟脑薄荷等香料
另外 如被蛇咬伤后可以在伤口上方5~10CM处用绳子扎紧 防字毒素上袭
避免走动 绳扎处每20分钟放一次 用小刀在红肿处割一十字 使毒液尽量排除体外 条件允许的话有肥皂水清洗伤口 之后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每年的六月到九月是毒蛇出沒最頻繁的時候,尤其是端午過後,更是百蟲滋生的時候。根據最近兩份林口及高雄長庚急診總共統計169位被毒蛇咬傷病人的研究報告顯示,此段時間是毒蛇咬傷的高峰期,佔毒蛇咬傷64.4%。其中絕大多數是四肢被咬傷,手佔43%,腳佔57%。主要被咬傷時間是下午兩點到九點,佔53.9%。大部份的病人,是因青竹絲咬傷的,佔76.1%;龜殼花次之。其中龜殼花及鎖鍊蛇容易引起出血及急性腎衰竭。雨傘節容易引起呼吸衰竭,須要插管,甚至呼吸器協助呼吸。眼鏡蛇咬傷,容易引起局部傷口皮膚壞死,須要做皮膚移植手術。所有的被毒蛇咬傷者全部存活,並沒有死亡報告。
事實上,臺灣地區臨床上常見重要性毒蛇有六種。其特徵及咬傷的中毒症狀分別是:
1.雨傘節:神經性毒蛇。外觀特徵為全身黑寬白窄相間的斑紋。咬傷時,局部可能只感覺針刺感,隨後局部會有麻木感,咬痕常不明顯。全身性症狀以肌肉無力為主,有瞳孔放大合併光反射異常、眼皮下垂、吞嚥困難、發音困難。因吞嚥困難,易造成吸入性肺炎。特別注意病人隨時可能會呼吸衰竭。
2.眼鏡蛇:神經性毒蛇。俗名又叫飯匙倩。受驚嚇時上身仰起,頸部擴張,從背後看似眼鏡。蛇毒同時具有組織毒可使組織壞死及神經毒素阻斷神經傳導,麻痺橫紋肌。台灣眼鏡蛇咬傷局部會紅、腫、痛及組織壞死常見。多數病人無典型神經症狀。全身性症狀則有頭昏、噁心、嘔吐、腹瀉、眼皮下垂、吞嚥困難、肢體麻木等。罕見呼吸衰竭。
3.百步蛇:背部兩側有黑邊,深褐色倒三角形斑,左右連成菱形斑。屬出血性毒咬傷時,局部有劇烈疼痛,皮下腫脹迅速,皮膚很快出現多個水泡及血泡,咬痕處會持續滲血。病人凝血機能明顯受到抑制,可能合併其他器官的出血,例如牙齦出血、便血、尿血甚至咳血或腦出血。若沒有治療,咬傷部位可以持續腫脹及組織壞死。造成間室症候群、橫紋肌溶解、續發感染等。
4.青竹絲:屬出血性毒,俗名赤尾鮐。外觀特徵為鮮綠色背部,腹部黃綠色,尾部磚紅色。咬傷時,毒牙痕明顯。對人類血小板及凝血因子之影響小,少見全身性出血症狀。咬傷率高,但致死率低。
5.龜殼花:外觀特徵為背部中央有一條較大且呈波浪狀具暗色之暗茶色斑塊。屬出血性毒,咬傷時,毒牙痕明顯,局部會疼痛、腫脹,皮下可見瘀血,少數有水泡或血泡。延遲治療腫脹程度可能會迅速惡化,嚴重時造成間室症候群,橫紋肌溶解症等。對人類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有影響。
6.鎖鍊蛇:出血及神經毒。背部有暗色或深褐色橢圓形斑紋,有如鎖鍊狀。主要在台灣東部及南部山區較為常見。咬傷後,牙痕可能不明顯,局部可能有輕至中度的腫脹、瘀血、水泡或血泡,全身性出血症狀明顯且嚴重。很快出現擴散性血管內凝血(DIC),急性腎衰竭相當常見。也可能會有溶血、橫紋肌溶解、肺水腫等。少數個案可能發生腦梗塞、休克、意識障礙。
如何預防毒蛇咬傷?
1、儘量不去草叢及灌木叢,特別在四到十月天氣暖和的時候。必要時穿高桶鞋、寬鬆褲子及戴手套,以防蛇咬傷。清理住家附近蛇可能藏匿的地方,以防孩童玩耍時被咬傷。
2、不要隨便進入竹林或矮樹林中,若要進入,最好隨身帶帽子及棍棒,撥弄枝葉,切忌使用手以撥開枝葉,容易被青竹絲所咬 傷。記得台灣毒蛇咬傷,以青竹絲最常見。
3、打草驚蛇,事實上蛇是相當膽小的動物,給予它們足夠的脫逃時間,就不會反咬你一口。
4、不要隨便撿拾草地上、溪流邊、甘蔗園或樹林下,任何枝狀物或石頭、及其他廢棄物品或花草或翻動石塊,都有可能遭到蛇的攻擊。
5、廢棄的房子、洞穴等都容易有蛇居住,不要隨便進入或不要隨便用手摸索。勿輕易嘗試去抓蛇或玩蛇。
6、露營時應選擇空曠乾燥地區,避免紮營於雜物或石堆附近,晚上應升起營火或灑石灰於營帳周圍。
毒蛇咬傷到院前的初步處置,雖然仍有許多爭論,但目前醫學認為下列原則是有幫助的。
1、保持鎮靜,避免亂動肢體。記住咬傷時間,慌亂及緊張反而加速蛇毒的吸收。告訴自已,目前醫學發達,在台灣因毒蛇咬傷死亡者,已經很少了。
2、儘可能觀察並認清蛇的形狀、顏色及其它可能的特徵;若只有自已一人時,則不要去追打毒蛇。記得辨認何种毒蛇,有助於診斷,但並非必要的。即使不知那種毒蛇咬傷,常可治療成功。
3、移除肢體上可能束縛物,包括戒指、手環等,以避免肢體腫脹後,使肢體的傷害加重。
4、患肢保持低於心臟之位置。以夾板或護木固定患肢使其不能亂動。
5、特別是神經毒蛇咬傷,儘快以具彈性的衣料等,在心臟及傷口之間給予壓迫性包紮,不要束太緊,須要容許手指頭伸入的空間且維持血流暢通。
6、儘速就醫是最重要的初步處置步驟,不要有任何延遲。充份利用行動電話或無線電馬上呼叫最近的緊急醫療網及119,可得到立即的救治。
以前許多做法,目前醫學認為是有傷害的,千萬不要再使用。略述於下﹕
1、避免以口吸,以免口內有傷口,而造成援救者毒害或病人之傷口感染。
2、勿使用橡皮止血帶或其它物質而阻斷動靜脈血流;反易造成使肢體腫脹壞死更加厲害。
3、不要切開局部傷口:毒液常注入較深部組織且吸收快速,因此切開傷口並無法將毒液清出,易造成感染或切割方式錯誤會使瘉合不良。
4、不要使用冰敷或電擊,反使血管收縮或壞死,局部血液循環變差,使肢體腫脹壞死更加惡化。
5、不要喝酒或咖啡、茶刺激性物質,以免促進血液循環反而使毒液吸收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