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家长想要的,却不是孩子想要的。有时候家长是为了孩子,可是却反而害了孩子。正如我们自己,如果不给你追求的自由,你会感到非常的难受。因此,有时候我们为了孩子好,可是孩子却不领情,和你一味对抗到底。所以,当遇到无法沟通的时候,家长先静下心来,问一问孩子:“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先去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心里,然后从孩子的思考角度出发,去找出他好的一方面,同时也因势利导,对他想法中错误的一方面进行纠正,可以讲道理,举例子,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你的教育。
比如他不爱学习,你可以问他为什么不爱学习,心里是怎么想的?让他先说,然后你再根据他说的话决定自己教育的语言。比如你认为他搞了破坏,你可以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可能有自己的想法。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在教育学思想教育原则上曾说过,疏导比堵截效果更好。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无法跟大人沟通而急得直跺脚了。所以教育孩子前先要问一问孩子:“你是怎么想的?”然后开始交流。当然这一切都需要家长有耐心,因为这比粗暴的方法来得更费时间。
六年级的孩子,在某些思想上已经接近大人,他们的自尊心十分强,大部分孩子只能接受表扬,却很难接受批评。尽管有时候确实他们错了,可是他们照样有抵触心理。因此挫折教育也非常重要,如果从孩子思考的角度出发,他们确实出现了错误,讲道理摆事实批评还是必要的。否则将来到社会上去怎么混?还可以和老师取得联系,一般学生听老师的话会比听家长的话多一点。
最后还要分享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学习目的性的教育。一个人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那么他的学习劲头才会大。物质的刺激是有限的,只有精神的力量才是无穷的。因为有的孩子家里本来已经吃穿无忧,他根本没有金钱危机感。要引导孩子明白读书并非只为了将来能够赚大钱,而要树立一个高尚而远大的人生目标,使他终生为着这个理想而奋斗!每当他懈怠的时候,就自觉地用心中的这盏明灯来鞭策自己。心理学专家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