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止剧烈震动。一般新车都需有一个“走合期”,使各零部件得以逐渐啮合,因此要避免高速骑行和曲线行驶。如遇路面不平或凹坑,更要减速慢行,以免其受到剧烈震动及较大的侧向扭力,造成紧固件松动,乃至滑扣脱落。其次,有个别骑车者在上车时喜欢“跳蹬”,或在快速推行中跳跃上车,这样会使零部件受到突然的冲击力而损坏。
2.车身不可超载。自行车的荷重要适当。按一般设计要求,前轮荷重约占40%,后轮荷重约占60%(指人体在全车上力的分布)。普通型车的载重连人不要超过120公斤,载重型车连人也不要超过170公斤。要避免单侧载重,以防止车身变形;同时切忌在前叉(车脚)上另装货架,或在车架(车身)上载人,以免前又负荷过重,失去特有的弹跳避震作用,而引起零部件的损伤,甚至断裂,造成车祸。
3,轮胎充气适当。自行车轮胎的充气应适当。充气不足,骑行会感沉重,外胎壁易遭折裂,内胎受损;充气过足,则会使外胎受到过大的张力,胎身内的帘线(俗称开法司)易被拉断,使用寿命缩短。前轮气压可略小于后轮。
4.鞍座高低相宜。鞍座位置的高低对人体的疲劳有一定的影响,过高,骑行时腿部韧带受到过度牵拉,脚趾用车过多,肌肉紧张,容易产生疲劳;过低,则腿肌始终处于绷紧状态,得不到间隙性休息,同样容易感觉疲劳。
5.校正和拆洗。新车在使用约半个月后应作一次全面校正。如各部位的螺丝、销子、轴、前叉、车把等均需检查有无松动现象,并加以紧固。车轮上的辐条也应结合车圈的校正加以拧紧,使之更好的啮合。其中前、后、中轴在紧固前,应注意保持约0.5~1毫米的轴间间隙,以保证正常运转,骑行轻快。
使用中的自行车,最好每隔半年至一年把主要转动、传动件全部拆洗一次。拆洗时可先用煤油清洗,揩干后再注入适量的工业脂(俗称黄油)。飞轮、链条,在使用中可适当加些薄机油予以润滑。加油时不能使油类接触外胎、闸皮、涨闸皮等橡胶件,以免这些零件变质,影响使用和制动性能。
6.保养好漆面。自行车的车架、前叉子等部件的漆面,在骑用过程中较易损伤,影响美观和防锈能力。
有些人买了新车子,喜欢用塑料带或布带把车架子紧密缠裹起来,以为这样可以保护漆面不受损伤。其实恰恰相反。因为塑料带一般含有苯二甲酸等有机溶剂成分,它会逐渐挥发而侵蚀车架子的喷漆部分,使漆面脱落。另外,自行车着了雨水以后,藏在塑料带或布带里面的水分不易挥发,时间长了,也会由于水的浸渍而使漆皮脱落。
自行车也不宜经常使用车蜡(即上光蜡)。因为自行车喷的是沥青底漆,上面再喷一道罩光漆(氨基醇酸漆)。车蜡是专用于汽车的,呈微酸性,对罩光漆有腐蚀作用,经常擦用会使漆面失光。
有的人为了使擦出的车架子乌亮,特意在擦车布上滴一点煤油。由于煤油(包括汽油、松节油等)是有机溶剂,擦几次以后,商标图案首先脱色,接着就会出现整个漆面失光。
自行车溅上泥水,应立即用干净的湿布轻轻擦掉,最后再用于布擦一遍。有泥污长期不除去,泥污处就会留下永久性的斑痕,甚至造成脱皮、起泡现象。车架子上的泥污干燥以后,切不可用于布擦拭,以免擦伤漆面。
7.不宜在前、后、中轴的滚动轴承中加注薄质润滑油。前、后、中轴的滚珠轴承处,装配时加入的是厚质黄油,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润滑性能,如果注入薄质润滑油,会将原有的黄油稀释而使之流失,反而减低了润滑油的性能和防锈效果。
8.雨天骑车不宜马上擦拭上油。雨天骑过自行车后,车上的大水珠可以被擦去,但无数个不易看见的小水珠却依然存在,这时如果上油,油膜正好挡住了小水珠的挥发,反而使它长时间地与车体接触,造成金属部件锈蚀。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用软布吸去自行车上的水珠,待车晾干后再用干布擦拭干净,并在没有涂漆的部位涂上油,这样就可以把车子保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