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治疗基本原则和新动向?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乳腺癌的治疗基本原则和新动向。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并且我国乳腺癌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搜狐健康特邀军事医学科学院307医院乳癌科主任江泽飞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孙强教授作客专家访谈间,在线回答网友关于乳腺癌的治疗基本原则和新动向的有关问题。

首先请两位教授跟各位网友打个招呼。

孙强:各位网友,大家好!

江泽飞:大家好!每年有100万的新发病人,所以我们有一百万个理由来关注乳腺癌。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乳腺癌的治疗原则和新动向,先请两位教授分别介绍一下乳腺癌的治疗原则有哪些。首先请孙强教授介绍一下乳腺癌手术治疗和放疗方面的原则。

孙强: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和放疗都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属于局部治疗。乳腺癌的手术是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切除肿瘤和所属淋巴结,减少体内瘤负荷,以使术后的辅助治疗发挥更大的作用。

乳腺癌的放疗同样是通过放疗的办法消灭手术可能残存的肿瘤细胞或无法切除的肿瘤组织,减少体内瘤负荷。

在手术治疗方面,手术的方式已经由过去的扩大根治、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发展为近年来主要以保留乳房为主的局部切除,加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方式。

淋巴结活检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方法也正在研究中,将来有可能取代腋窝淋巴结清扫。

在放疗方面,由常规的外照射演变为近年来三维立体适形放疗、腔内放疗等,减少了放疗的并发症,提高了疗效。

主持人:刚才孙教授已经讲了一些关于乳腺癌手术方面的突破,现在请江泽飞教授介绍一下乳腺癌在内科治疗方面的原则,包括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化疗,以及在这些方面有哪些突破?

江泽飞:乳腺癌的内科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在手术前、手术后,以及复发转移后,控制病人的疾病发展,增加手术切除的机会,提高治愈率。

化学治疗已经由以往以传统化疗药物传统的烷化剂为主的联合方案发展为现在以蒽环类和紫杉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正朝着选择性更好的靶向药物发展。

内分泌治疗是利用药物对利用药物干扰激素的形成和影响激素与受体结合起到控制肿瘤发展的目的,也已经由经典的三苯氧胺发展到芳香化酶抑制剂。

生物靶向治疗是通过阻断肿瘤细胞特有的某些恶性基因或受体的过度表达,通过抗体或小分子药物进行的新型治疗,目前已经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主持人:谢谢两位老师的介绍!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光临搜狐健康访谈间。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乳腺癌的治疗基本原则和新动向。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并且我国乳腺癌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搜狐健康特邀军事医学科学院307医院乳癌科主任江泽飞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孙强教授作客专家访谈间,在线回答网友关于乳腺癌的治疗基本原则和新动向的有关问题。

首先请两位教授跟各位网友打个招呼。

孙强:各位网友,大家好!

江泽飞:大家好!每年有100万的新发病人,所以我们有一百万个理由来关注乳腺癌。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乳腺癌的治疗原则和新动向,先请两位教授分别介绍一下乳腺癌的治疗原则有哪些。首先请孙强教授介绍一下乳腺癌手术治疗和放疗方面的原则。

孙强: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和放疗都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属于局部治疗。乳腺癌的手术是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切除肿瘤和所属淋巴结,减少体内瘤负荷,以使术后的辅助治疗发挥更大的作用。

乳腺癌的放疗同样是通过放疗的办法消灭手术可能残存的肿瘤细胞或无法切除的肿瘤组织,减少体内瘤负荷。

在手术治疗方面,手术的方式已经由过去的扩大根治、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发展为近年来主要以保留乳房为主的局部切除,加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方式。

淋巴结活检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方法也正在研究中,将来有可能取代腋窝淋巴结清扫。

在放疗方面,由常规的外照射演变为近年来三维立体适形放疗、腔内放疗等,减少了放疗的并发症,提高了疗效。

主持人:刚才孙教授已经讲了一些关于乳腺癌手术方面的突破,现在请江泽飞教授介绍一下乳腺癌在内科治疗方面的原则,包括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化疗,以及在这些方面有哪些突破?

江泽飞:乳腺癌的内科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在手术前、手术后,以及复发转移后,控制病人的疾病发展,增加手术切除的机会,提高治愈率。

化学治疗已经由以往以传统化疗药物传统的烷化剂为主的联合方案发展为现在以蒽环类和紫杉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正朝着选择性更好的靶向药物发展。

内分泌治疗是利用药物对利用药物干扰激素的形成和影响激素与受体结合起到控制肿瘤发展的目的,也已经由经典的三苯氧胺发展到芳香化酶抑制剂。

生物靶向治疗是通过阻断肿瘤细胞特有的某些恶性基因或受体的过度表达,通过抗体或小分子药物进行的新型治疗,目前已经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主持人:谢谢两位老师的介绍!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