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为海生圆筒状腔肠动物,学名叫“珊瑚虫”。
特征
珊瑚的主要化学成分为CaCO3,以微晶方解石集合体形式存在,成分中还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折光率1.48-1.66。硬度3.5-4,密度2.6-2.7g/cm3,黑色珊瑚密度较低,为1.34g/cm3。性脆。遇盐酸强烈起泡。无荧光。
分类
- 珊瑚从外观形态分有石珊瑚和软珊瑚。
- 从生态角度分有造礁珊瑚和非造礁珊瑚。
- 作为宝石或观赏石来分,品种有:红珊瑚、粉珊瑚、黑珊瑚、蓝珊瑚、地中海珊瑚、日本珊瑚、喀麦隆珊瑚、中国海南珊瑚等。
红珊瑚
- 红珊瑚是海洋低等无脊椎动物,属于腔肠动物门、珊瑚虫纲、八放珊瑚亚纲,软珊瑚目、硬轴珊瑚亚目、红珊瑚科、红珊瑚属。人们见到的红珊瑚是残留的骨骼。
- 生长区域:红珊瑚生长于硬底、流急、无沉积物,特别是无陆源性沉积物的水质清澈,光照度低、低温(8~20℃)海区。其中地中海红珊瑚场最适温度是10℃。
- 红珊瑚生长慢、寿命长,红珊瑚从幼虫附着后10~12年才性成熟,每年夏季产卵,其浮浪幼虫是负趋光性。
- 红珊瑚是珍贵的宝石珊瑚,中国过去曾作为皇家贡品,在印度和西藏,佛教徒视红色珊瑚为如来佛化身,他们用珊瑚来做佛珠,或装饰神像。中医认为,红珊瑚可治病入药。
色彩缤纷的原因
珊瑚色彩缤纷颜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蓝色和黑色。宝石级珊瑚为红色、粉红色、橙红色。红色的珊瑚是由于在其生长过程中要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铁,黑色的珊瑚是由于其含有有机质。珊瑚拥有缤纷色彩的能够调节光线的荧光色素,对珊瑚共生海藻的影响以及对珊瑚适应明暗不同的环境有重要作用。
产地
珊瑚产于热带、亚热带海域,在阳光充足、水质清澈的浅海区形成。 温度是影响造礁珊瑚生长的限制性因素,只有海水的年平均温度不低于20℃,珊瑚虫才能造礁,其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2℃~28℃,所以珊瑚礁、珊瑚岛都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海域,
产地有地中海,非洲红海,西班牙,澳大利亚大堡礁,日本小笠原群岛至硫球群岛海区,台湾基隆和澎湖列岛,中国南海和加勒比海地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