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烦感父母的三件事是?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开学伊始,为了督促孩子学习,一些家长与孩子重又陷入“冷战”状态。为此,浦东新世纪花苑日前组织两代人面对面沟通,孩子的心里话让家长颇感意外。

* 『父母太唠叨——“很多话讲一遍就足够了!”』

【现场】

说法1——当被问及与父母沟通存在什么不满意的地方时,刚上初一的俞晟栋毫不犹豫地说:“很多话讲一遍就足够了。”他说,虽然知道父母“唠叨”是为了督促自己学习,但父母说的次数多了,心里不知不觉就烦。

说法2——初二女生梁玉玲接过话茬说,父母说多了,自己会产生逆反情绪。

说法3——家长柳女士表示,自己就吃过这样的闭门羹:每次看到儿子打游戏就忍不住叫他去看书,结果儿子不但“屡教不改”,还说她“更年期”了。

【专家点评】

缓解此类矛盾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父母和孩子加强沟通。

父母应该多学习新鲜知识,与孩子有“共同语言”,同时学些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孩子则应学会“感恩”,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 『父母少鼓励——“总拿我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

【现场】

说法1——高二学生袁轶豪最不能接受的是,每每取得进步,父母的鼓励总是“含蓄”得让他心寒。上个学期期末考试,他比以往进步了四十多名,父母听后非但没夸奖,反而说他数学可以考得更高、英语考试低级错误太多……这样一盆冷水浇下来,将他的热情都快浇灭了。

说法2——和他同年级的杨逸也愤愤不平地说:“父母总是拿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相比。”

说法3——袁轶豪的母亲却认为:孩子就像“弹簧”,只有多给些压力,才能迸发出更多的力量。

【专家点评】

把孩子当作“弹簧”,不是很妥当。人都有惰性,适当的压力有助于前进,但压力过度容易导致孩子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弃。

有些父母担心表扬会让孩子产生骄傲情绪,认为严格要求更重要,实际上对孩子任何一次进步及时给予赞扬是十分必要的。

* 『父母太功利——“除了学习别的都不关心!”』

【现场】

说法1——杨逸说,父母好像只喜欢和她聊学习的话题,对于学校生活、兴趣爱好等话题,父母都不感兴趣。

说法2——袁轶豪也有同感,他回忆起有一次和父亲聊篮球,可是父亲话锋一转:“你要是不努力学习,将来找不到工作,就连一张篮球比赛的票子也买不起!”小袁顿时兴致全无。

【专家点评】

只关注子女学习生活的家长应注意,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会让孩子产生反感情绪,再说,这个社会不仅重视知识,更重视一个人德智体全面发展,只有关心孩子各方面的成长,才有利于孩子的未来。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