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鲁迅的意义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鲁迅的伟大在于,他时刻提醒着我们,要“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不要被虚假的表象所迷惑,不要忘记那些远远没有克服的劣根性。

“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就是让我们以最虔诚的心态反省自己,以最大的“恶意”来怀疑我们的社会。在这里,最坏的恶意也成了最大的善意。当年鲁迅的“最坏的恶意”,鞭策了一大批民族的栋梁,启蒙了一大批国家的精英。〕

在一个缺少甚至没有大师的年代,怀念和重温已经逝去的先贤,也许是一个追求理性的人在浮躁的社会里并不那么浮躁的唯一法门。

读鲁迅不能不读他的杂文,但是,最值得我们怀念的,似乎仍然是他的小说和散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从《孔已己》和《狂人日记》,鲁迅作品处处蕴涵着毫不做作的深刻。许多句子,如果单独拿出来,都是很好的警句,都足以代表一个深邃的头脑对生活乃至人生永恒的理解和感悟。

重读鲁迅,印象最深的是,鲁迅是一个“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人。鲁迅的朋友和敌人的林语堂,对中国人也有过很多观察和描述,有的也堪称精彩,但是林语堂没有鲁迅那般直白和入骨。在《中国人》一书里,林语堂绕着弯子既骂中国人也捧中国人,多是些不痛不痒的句子。而鲁迅则怀着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深厚的责任心,触及了中国人灵魂深处的劣根性。

“中国人”在这里当然不是所有的同胞,不是每一个独立的个体的中国人,而是一个文化的符号。鲁迅以他对“中国人”灵魂切肤的体察,孤独而不乏刻薄地把现代精神的启蒙深深地溶入了中国人的血液之中。

在《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用他冰冷的笔触写道: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那么,作为中国人,我们是否意识到,在有些方面,我们仍然是一个即使以想象力的极至来推测都不过分的民族——在封建迷信方面,在野蛮执法方面,在官僚体制方面,在民族自践与狂热方面……我们做过而且正在做着令人扼腕的蠢事?

我十分留意每天网上的社会新闻。有人说,新闻是历史的草稿。今天的新闻,就是正在发生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我们社会和时代的一面镜子。尽管不排除网站编辑剑走偏锋、刻意猎奇的取舍,但是几乎每次我浏览这些新闻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自问:这是真的吗?怎么会这样?这些新闻所披露出来的愚昧、无耻、凶残,在我脑海中翻滚,刺痛我的心灵。

每当这时,我就想起了鲁迅,想起了他的犀利和深刻。我们是一个有着13亿人民的发展中国家,在我们的身边,立起了高楼,修成了高速公路,但是如果人的素质不能提高,我们永远也进入不了现代化。鲁迅的伟大在于,他时刻提醒着我们,要“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不要被虚假的表象所迷惑,不要忘记那些远远没有克服的劣根性。

“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就是让我们以最虔诚的心态反省自己,以最大的“恶意”来怀疑我们的社会。在这里,最坏的恶意也成了最大的善意。当年鲁迅的“最坏的恶意”,鞭策了一大批民族的栋梁,启蒙了一大批国家的精英。

由鲁迅揭开的伤疤,尽管现在还没有完全好,但是伤口既然揭开了,总有人去治疗,总有好的一天。今天,环视我们的知识界,还有多少人能够有鲁迅的勇气,能够“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然后向民众“呐喊”,寻求救助的“药”?

鲁迅在几乎字字珠玑的《记念刘和珍君》里还说: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今天,在商品的大潮中,在“制造快乐”的年代,媒体空前发达,小报比任何时候都多,但是有多少声音,能够真正代表了我们民族真正的忧虑、沉思、兴奋乃至骄傲?由于缺少鲁迅那样的眼睛和心灵,千千万万在田野里和机器旁辛劳的父兄成为“沉默的大多数”,而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