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国可以指:反法西斯同盟,簡稱同盟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建立的国家联盟。参与该联盟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法国、苏联、中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埃塞俄比亚等数十个国家。同盟国集团最终打败了以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和日本帝国等为首的轴心国集团,取得了胜利。同盟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建立的国家联盟。参与该联盟的国家主要有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数个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国家,但却和协约国一起攻打同盟国集团。同盟国最终失败。
协约国:三國協約 (英语:Triple Entente)是英、法和俄三國在1907年簽訂的互相諒解和互相支持的協議。Entente是法文字,意指諒解。1904年的摯誠協定及1907年的英俄条约簽訂後,英法、英俄的各種糾紛已經平息。這兩個協約,加上法俄同盟便促使三國家走在一起。此外,他們皆因為德國在歐洲的影響力不斷上升而警醒。因此,他們便結盟,名為「三國協約」。
轴心国:(Zhouxinguo)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和大战期间结成侵略性政治军事集团的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德、意、日三国的法西斯政权为重新瓜分世界,共同对付英、法、美和反共反苏,在对外侵略过程中逐渐调整相互之间的矛盾而结盟。 1936年10月25日,德国和意大利在柏林签订协定,德国承认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两国在多瑙河流域和巴尔干半岛划分势力范围,决定解决国际问题的共同方针。几天以后,墨索里尼发表演说,宣称罗马和柏林是轴心,欧洲国家应该围绕这个轴心进行合作。 11月25日,德国和日本在柏林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12月,日本和意大利订立协定,彼此承认对中国东北和埃塞俄比亚的占领。 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标志着轴心国侵略同盟初步形成。1939年5月22日,德、意签订同盟条约即“钢铁盟约”,结成军事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的1940年9月27日,三国签订《同盟条约》,正式结成军事集团。后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相继加入该集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彻底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