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阿坝州。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政区位置 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紧邻成都平原,北部与青海、甘肃省相邻,东南西三面分别与成都、绵阳、德阳、雅安、甘孜等市州接壤。是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中距省会城市最近的地方,具有相对较好的区位优势。

政区沿革 战国时,公元前316年秦置湔氐道(今松潘),阿坝州始有建制。西汉置汶山郡。晋、隋袭旧制有所拓展。唐代建置时有兴废,演变频繁。宋置茂州通化郡、威州维川郡。元为土司制度之始,明置于茂州、威州、松潘卫,分辖各土司及千户所。清设茂州、理番厅、松潘厅、懋功厅。民国之初改厅州为县,继后设松理懋茂汶屯殖督办公署,后改为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辖松潘、茂县、汶川、理县、懋功(今小金)、靖化(今金川)6 县及草地65部、20个土司、11个屯守备。1935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州境内转战停留达16个月之久,创建了各级苏维埃政府和少数民族革命政权,阿坝州是红军长征途中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最多的地区。长征途中,党中央先后在阿坝州召开了两河口、卓克基、芦花、沙窝、毛尔盖、巴西等10次政治局会议(含扩大会议、常委会议、非正式会议),这些会议确定了红军北上抗日等关系中国革命命运的重大战略方针。全州有9个县114个乡镇被命名为革命老根据地。1950年1 月,建立川西人民行政公署茂县专区专员公署,1953年撤茂县专区建立四川省藏族自治区,1955年更名为阿坝藏族自治州,1987年更名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2003年茂县营盘山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三星堆、古蜀文明和营盘山文化的内在联系正待历史学家进一步考证。

政区划分 辖马尔康、金川、小金、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汶川、理县、茂县、松潘、九寨沟、黑水等13县,224个乡镇。

政区面积人口 幅员8.42万平方公里。2005年末户籍总人口8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7.8万人、非农业人口17.3万人。总人口中,藏族占54.5%,羌族占18.4%,回族占3.3%,汉族占 23.6%,其他民族占 0.2%。是四川省第二大藏区和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

政区自然特征 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东南部为高山峡谷区,中部为山原区,西北部为高原区。长江上游主要支流岷江、大渡河纵贯全境,是黄河流经四川惟一的地区,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地。

气温自东南向西北并随海拔由低到高而相应降低。西北部的丘状高原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凉寒湿润,年平均气温0.8℃~4.3℃。山原地带夏季温凉,冬春寒冷,干湿季明显,年平均气温5.6℃~8.9℃。高山峡谷地带,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气候从亚热带到温带、寒温带、寒带,呈明显的垂直性差异。

政区资源特点 旅游、水能、生态和矿产资源优势明显。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及大熊猫故乡卧龙自然保护区等世界级旅游景区闻名遐迩。有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马尔康松岗直波碉群(含羌寨碉群)、松潘古城墙、壤塘棒托寺、错尔机寺、营盘山和姜维城遗址、日斯满巴碉房、阿坝州红军长征遗迹等8 处(22个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黑水卡斯达温、九寨沟舞、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羌族瓦尔俄足节等4 项民族文化遗产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独特的藏、羌民族风情、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水能理论蕴藏量1933万千瓦,可开发量1400万千瓦,河流落差大,距离负荷中心近,年发电小时长,造价低。立体气候明显,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名、特、优、稀水果和反季节蔬菜良好的种植区。有优质天然草场422 万公顷,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食品资源开发前景广阔,2005年全州大牲畜存栏221.1万头(只、匹),其中,牛存栏205.8万头。野生中药材1900余种,年生长量8.5 万吨,贝母、红豆杉、黄芪、红景天、党参等地道名贵药材和羌活、秦艽、大黄等大宗药材十分丰富,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已探明矿种59种,优势矿种有金、铀、锂、硅、铁、锰。泥炭储量70多亿立方米,居世界之冠,褐煤储量逾30亿吨。黄金远景储量500吨,近期储量270吨,已建成年产万两矿一处。大理石、花岗石储量丰富。2004年8 月,中国石化集团“红参一号”井开钻,掀开了阿坝州石油天然气发展史崭新的篇章。

经济发展简况 2005年,全州生产总值75.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0.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9.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由2000年的28.7:35.6:35.7调整到了2005年的19.6:40.8:39.6,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人民生活 2005年,全州农牧民人均年纯收入188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30元。2005年末,全州建立劳动保障所121 个,职业介绍机构17个,就业训练中心2 个,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社区就业实体和生产自救基地50户,帮助1777名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确保了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生活费和社会低保金100%发放。农村符合条件的“五保”对象6246人全部纳入了供养,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72 元,做到了按月足额发放。城镇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年24899人享受了城镇低保。

财政金融 2005年,辖区财政总收入10.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7 亿元,财政支出30.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0.9亿元、贷款余额62.6亿元,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37.3亿元。

招商引资 颁布实施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鼓励投资优惠政策》和《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奖励暂行办法》,实行了让出近期利益,让出优势资源,让出优质产权,以政策引资金,以资源引资金,以项目引资金的“三让三引”政策。

非公有制经济 2005年,全州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5.7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4.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3.1%。非国有经济单位完成投资46.4亿元,占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的 59.3%,其增长明显快于国有单位的增长幅度,投资多元化进程明显加快。

交通通信 到2005年底,全州公路通车里程6182公里,其中国道922公里,省道1311公里,县道1620公里;全州省道好路率达79.4%,县道好路率达64.7%。2003年9月,九寨黄龙机场通航,2006年6 月扩建竣工,飞行区等级达到4D,日航班起降量达到100 架次以上,可以满足到2015年达到200万人次/年旅客运输的需要。实现了乡乡通电话,通信传输数字化,移动通信全州各县城、部分乡镇及重点旅游景区,互联网和高速宽带网络走进藏寨羌村。

生态农牧业 建立了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1个,基地总面积达23.7万亩,占农耕地的 28%;23个乡镇通过省级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颁布实施了9 个无公害牦牛生产技术规程。形成了一批带动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一批葡萄酒、牦牛肉等优质农畜加工产品崭露头角。粮食总产量保持基本稳定,2005年达16.87 万吨。畜牧业连续23年丰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 53.5%,2005年,肉、奶产量分别达7.7万吨和9.0万吨。

水电工业 截止2005年底,全州已建成大中小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已达237 万千瓦,年发电量达81.1亿度。水电工业已成为全州工业的第一支柱。

旅游业 2005年,接待海内外游客66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8亿元。其中:实现旅游外汇收入8774.7万美元。旅游业是阿坝州的主导产业。

生态建设 全州365.4万公顷天然林实施了有效管护,截止2005年底,累计人工造林128.6万亩、封山育林120.9万亩、退耕还林68.3万亩,配套荒山造林16万亩,退牧还草106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21.6%提高到2005年的22.8%。全州已建立包括森林类型、湿地类型、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21处,其中,国家级4 处。已建立九寨沟、夹金山、甘海子、雅克夏等4 处国家森林公园。若尔盖高原湿地被列为国家生态功能区。大熊猫、金丝猴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得到了有效保护。

文化教育卫生 截止2005年底,全州现有大专院校1所,在校学生5096人;中专4 所;普通中小学1261所,在校学生142402人,专任教师9134人,幼儿园27所,在园幼儿896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 96.1%,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 85.7%。全州有文化管理单位14个,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4个,县级公共图书馆6个,乡镇宣传文化站48个。全州有线电视用户达5.8万户,广播电视卫星地面接收设施21807座,广播、电视人口有效覆盖率分别达 75%、93.3%,实现了广播电视到村。全州卫生机构有床位2741张,卫生技术人员330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958人,注册护士759人。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