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龙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来源: 国家药典.编辑:全息疗肝 www.hbv163.com 时间: 2005-5-17 8:53:46
查看评论 | 我要发表评论
[纲目名蚯蚓,列入虫部湿生类]
本品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Pe-rrier)或缟蚯蚓Allolbophora caliginosa (Savigny) trapez-oides (Amt.Duges)的干燥全虫。均系野生,喜生于潮湿土地里。前者习称“广地龙”,后者习称“土地龙”。广地龙已除去内脏,土地龙未去内脏。一般认为广地龙品质较佳。
[别名] 蚯蚓、曲蟮。
[产地] 广地龙产于广东、广西等地;土地龙产于河南、山东、江苏、福建、安徽等地。
[产季] 于6~9月皆可捕捉。
[产地加工] 1.广地龙:据广东经验,用辣蓼草加些茶卤,捣烂如糊,加入清水和匀,倒在有地龙处。地龙嗅得气味自然出土,捕捉后拌以稻草灰,然后用小锥或针插入尾端,钉在木橙上,用小刀自腹部由头至尾剖开,用温水洗去内含的泥土,在席片上摊开晒干,阴雨天须及时炕干,此为地龙肉。
2.土地龙:捕捉后用草木灰将地龙呛死,晒干即成。如遇:阴雨天应及时炕干。
[性状鉴别] 1.广地龙(地龙肉):呈长条薄片状。弯曲,边缘略卷。长15~20cm,宽1~2cm。头端稍尖,尾端钝圆。全体具环节,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黄白色较光亮;背部棕褐色至紫灰台 腹部浅黄棕色。体轻,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腥,味微咸。
2.土地龙:呈长条圆柱形弯曲。长5~10cm,直径0.3~0.7cm。顶端稍平,中心有小圆
孔。外皮灰褐色或灰棕色,多抽皱不平,全体具环节,生殖环带多不明显,头部环节较突出。体轻脆,易折断,肉薄,中间充满泥土。有腥气,味微咸。
[品质优劣] 广地龙:以身干、光亮、肥满、肉厚、无泥者为佳。土地龙:以条大、身干、不碎者为佳。
[效用] 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治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端咳、尿少水肿、高血压症。
[贮藏] 放置干燥处,防虫蛀。
为蚯蚓科动物参环毛蚓或缟蚯蚓的干燥虫体。其味咸,性寒。功能为清热、镇痉、止喘、利尿。主治高热狂躁、惊风抽搐、头痛目赤、喘息痰热、中风半身不遂等病证。
【草药名】: 蚯蚓
【内容介绍】:
蚯蚓 (《本经》)
【异名】蠖蚓、竖蚕(《尔雅》),丘螾(《淮南子》),蝽端(《淮南子》高诱注),附蚓、寒蟪、寒蚓(《吴普本草》),蜿螾、引无(《广雅》),曲螾(崔豹《古今注》),曲蟮(《小品方》),土龙(《别录》),地龙子(《药性论》),地龙(《圣惠方》),朐躵、土螾(《纲目》),虫蟮(《贵州民间方药集》)。
【来源】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或正蚓科动物背暗异唇蚓等的全体。
【动物形态】①参环毛蚓体圆柱形,长11~38厘米,宽5~12毫米,全体由多数环节组成。
头部包括口前叶和围口节2部,围口节腹侧有口,上覆肉质的叶,即口前叶;眼及触手等感觉器全部退化。
自第2节起每节有刚毛,成环状排列,沿背中线,从11~12节始,节间有一背孔。
背部紫灰色、后部稍淡、刚毛圈稍白;14~16节,为生殖环带,其上无背孔和刚毛,此环带以前各节,刚毛较为粗硬。
雌性生殖孔1个,位于第14节痕面正中;雄性生殖孔1对,位于第18节腹面两侧,外缘有效条环绕的浅皮褶,受精囊孔3对,位于6~-7,7~8、8~9节间,第6~9各节间无隔膜。
附近常有乳头突,受精囊球形,管短,盲管亦短,内2/3微弯曲数转,为纳精囊。
生活于潮湿疏松之泥土中,行动迟缓。
以富含有机物的腐殖土为食。
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②背暗异唇蚓体长10~27厘米,宽3~6毫米。
背孔自8~9节间开始,灰褐色。
每节刚毛4对,生殖环带在第26~34节之间,呈马鞍形。
雌性生殖孔1对,位子第14节;雄性生殖孔1对,在第15节腹侧,附近表皮隆肿如唇状。
受精囊孔2对,位于9~10、10~11节间。
生长潮湿而多有机物处。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采集】①参环毛蚓 7~9月间采收。
据广东经验,可用鲜辣蓼草捣烂成糊,加入茶滷和清水,倒在蚯蚓多的地方,以诱捕之,捕得后拌以稻草灰,用温水稍泡,除去体外粘膜,剖腹,洗净体内泥沙,晒干或焙干。
商品称为广地龙。
②背暗异唇蚓 6~9月采收。
捕后用草木灰呛死。
洗去灰晒干或烘干。
商品称为土地龙。
【药材】①广地龙干燥全体,呈长条薄片状,头端及尾端仍保持原来形状。
全体弯曲不直,体前稍尖,中央有口,尾端钝圆,体背色棕红或灰红,腹部色较淡,前端有一环带,色浅,习称白颈。
体壁较厚。
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
气腥,味微咸。
以条大、肥壮、不碎、无泥者为佳。
主产广东、广西等地。
②土地龙干燥全体呈弯曲的圆柱形,体完整,口位于较尖的一端,肛门开口于钝圆的一端,环带多不显明,体表灰棕色,常附有泥土。
质轻跪,易折断,折断后,中间充满泥土。
气腥,味微咸。
以条大、不碎者为佳。
主产河南、山东、江苏、福建、安徽等地。
【化学成分】各种蚯蚓含蚯蚓解热碱,蚯蚓素,蚯蚓毒素。
广地龙含G-羟基嘌呤等。
蚯蚓又含含氮物质如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等氨基酸,以及黄嘌呤、腺嘌呤、鸟嘌呤、胆碱,胍等。
蚯蚓的脂类部分中含硬脂酸、棕桐酸、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直链奇数碳的脂肪酸及有分枝的脂肪酸、磷脂、胆甾醇等。
蚯蚓的黄细胞组织中,含碳水化物、脂类、蛋白质及色素;隋含碱性氨基酸有组氨酸、精氨酸、赖氨酸;其黄色素可能即核黄素或其相似物质。
蚯蚓含一种酶,在pH8.0~8.2时能使蚯蚓溶解。
【药理作用】①降压作用广地龙酊剂,干粉混悬液、热浸液、煎剂等对麻醉犬、大鼠、猫及慢性肾性高血压大白鼠均表现缓慢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对麻醉犬和猫静脉注射地龙后的降压作用有急速耐受现象,但口服及临床应用则无。
其降压原理可能是由于直接作用于脊髓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或通过某些内感受器反射地影响中枢,引起部分内脏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
地龙B1对麻醉犬、兔以及正常和肾型高血压大白鼠均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先出现轻度的短暂而骤然的血压降低,继以略升,随后又出现缓慢而持久的下降,它与酊剂的作用并不完全一致,但仍保存着酊剂中主要降压成分,而酊剂的降压作用又较次黄嘌呤强而持久。
也有报道从地龙中提出的成分可使血压降到零,动物死亡。
蚯蚓解热碱可使兔血压缓慢下降,如静脉注射可产生休克样血压下降。
甘肃和政县所产直隶环毛蚓和日本杜拉蚓有同样的降压效果。
用海州常山和广地龙按2:1制成混悬液及混合液,两者对降压可起协同作用。
地龙水、醇、丙酮提出成分亦有一过性或中等度的降压作用。
②对平滑肌的作用从广地龙中提得一种含氮的有效成分,对白鼠及家兔肺灌注具有显著的舒张支气管作用,并能拮抗组织胺及毛果芸香碱对支气管的收缩作用,静脉注射于豚鼠,50%的动物可耐受致死量的组织胺。
近年制备的注射液对豚鼠肺灌流实验,亦表明有支气管松弛作用,对组织胺喷雾所致豚鼠哮喘有保护作用;能对抗组织胺对豚鼠离体肠管的收缩作用。
但从广地龙中提出一种引湿性淡黄色针状结晶,对离体和在位子宫均能增高紧张度,引起痉挛性收缩,静脉注射或灌胃可使子宫瘘管的收缩波明显增大,说明此物质对子宫纵行肌似有更强的作用,此结晶对兔在位肠管有强烈兴奋,大鼠离体后肢灌流能强烈收缩血管,大剂量引起豚鼠支气管轻度收缩。
日本报告在对多种离体平滑肌脏器及兔耳的实验中,证明地龙浸出液的直接作用为使血管收缩,而中枢作用则使血管扩张。
③解热作用蚯蚓水浸剂及蚯蚓解热碱对大肠杆菌毒素、温刺引起的人工发热之家兔,均有良好的解热作用,但对二硝基酚引起之发热则无影响。
其解热原理:首先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续发的使散热增加,同时体内产热也增加,但前者超过后者,因而体温下降。
④镇静、抗惊厥作用热浸液、醇提溶液对小白鼠及兔均表现镇静作用,地龙对五甲烯四氮唑及咖啡因引起的惊厥有拮抗作用,对兔,小鼠的电惊厥也能对抗,如与海州常山合用,在对抗咖啡因引起的惊厥有协同作用,但不能对抗士的宁引起的惊厥,其乙醇浸出液并不影响蟾蜍的脊髓反射和谢切诺夫反射。
广地龙和皖地龙。
地龙内脏和表皮在抗惊厥的强度上并无差别。
注射地龙浸出液后家兔血清钙含量降低,对血清钾和胆碱酯酶含量无明显变化。
此外,水浸、乙醇或丙醇提取物之水溶成分对兔角膜有麻痹作用。
毒性早年日本报道蚯蚓毒素及蚯蚓解热碱均有毒性。
广地龙注射液用相当于人剂量的450~720倍注射于小白鼠及豚鼠尾静脉或腹腔,均无死亡,小白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方95~115克/公斤。
其内脏粉热浸液给小白鼠静脉注射半数致死量为38.5克/公斤,以地龙粉10毫克/公斤给大白鼠灌胃,45天未见任何毒性,地龙对兔,小鼠,犬灌胃或静脉注射均说明毒性较低。
甘肃和政地龙与广地龙毒性亦无差别.地龙与海州常山合用,其急性及至急性毒性方面并不表现增强。
地龙B1可使家兔肾脏排泄功能(酚红试验)轻度降低。
另曾报道一种地龙的浸剂肺灌注(豚鼠)有舒张支气管的作用。
【炮制】拣去杂质,用水漂净,及时捞出,晒干,切段。
《纲目》:(蚯蚓)入药,有为末,或化水,或烧灰者,各随方法。
【性味】咸,寒。
①《本经》:味咸,寒。
②《别录》:大寒,无毒。
③《药性论》:有小毒。
【归经】入肝、脾、肺经。
①《本草求原》:入脾经。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功用主治】清热,平肝,止喘,通络。
治高热狂躁,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中风半身不遂,喘息,喉痹,关节疼痛,齿衄,小便不通,瘰疬。
痄腮,疮疡。
①《本经》:主蛇瘕,去三虫,杀长虫。
②《别录》:疗伤寒伏热狂谬,大腹,黄疸。
③陶弘景:温病大热狂言,饮其汁皆瘥,与黄龙汤疗同也。
熬作屑,去蛔虫。
④《药性论》:主蛇毒。
⑤《唐本草》:《别录》云:盐沾为汁,疗耳聋。
⑥《蜀本草》:解射罔毒。
⑦《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并痫疾,去三虫,天行热疾,喉痹,蛇虫伤。
⑧《本草衍义》:治肾脏风下疰病。
⑨《滇南本草》:祛风,治小儿瘈疭惊风,口眼歪斜,强筋治痿。
⑩《纲目》:主伤寒疟疾大热狂烦,及大人小儿小便不通,急慢惊风,历节风痛,肾脏风注,头风,齿痛,风热赤眼,木舌,喉痹,鼻息,聤耳,秃疮,瘰疬,卵肿,脱肛,解蜘蛛毒,疗蚰蜒入耳。
⑾《会约医镜》:治跌打损伤,痘疮紫黑。
⑿《科学的民间药草》:有解热、利尿、舒展支气管作用,可治气喘等病。
⒀《山东中草药手册》:解毒,通络,平喘,降血压。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外用:捣烂、化水或研末调敷。
【宜忌】①《药对》:畏葱、盐。
②《本草经疏》:伤寒非阳明实热狂躁者不宜用,温病无壮热及脾胃素弱者不宜用,黄疸缘大劳,腹胀属脾肾虚,阴虚成劳瘵者,咸在所忌。
【选方】①治伤寒六、七日热极,心下烦闷,狂言,欲起走:大蚓一升破去(土),以人溺煮,令熟,去滓服之。
直生饺汁及水煎之,并善。
(《补缺肘后方》) ②治小儿急慢惊风:白颈蚯蚓,不拘多少,去泥焙干,为末,加朱砂等分,糊为丸,金箔为衣,如绿豆大。
每服一丸,白汤下。
(《摄生众妙方》) ③治小儿慢惊风,心神闷乱,烦懊不安,筋脉拘急,胃虚虫动,反折啼叫:乳香(研)半钱,胡粉一钱。
上二味,合研匀细,用白颈蚯蚓生捏去土,烂研和就为丸,如麻子大。
每服七丸至十丸,煎葱白汤下,更量儿大小加减。
(《圣济总录》乳香丸) ④治抽筋:地龙一条,胡黄连一钱。
水煎,日服三次。
(《吉林中草药》) ⑤治高血压:活蚯蚓三至五条,放盆内排出污泥后切碎,鸡蛋二至三个,炒熟吃,隔天吃一次,至血压降至正常为止。
(《山东中草药手册》) ⑥治中风半身不遂:地龙三钱,全蝎二钱,赤芍四钱,红花三钱,牛藤四钱。
水煎服。
就是蚯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