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气短是一种自觉胸部闷胀及呼吸不畅的感觉,轻者可能是神经官能性的,即心脏、肺的功能失去调节引起的,经西医诊断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重者为心肺二脏的疾患引起,可由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或慢支炎、肺气肿、肺心病等导致,经西医诊断有明显的器官性病变。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肺主呼吸,肾主纳气”是指自然界的气体由肺通过其呼吸功能吸入人体;吸入的气体有赖于肾来统摄受纳,以防止呼吸表浅,才能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肾的统摄受纳功能正常,呼吸才能均匀和调,也不会出现气短症状。如果“肾虚”造成“肾不纳气”(意思是说肾虚引起肾的纳气功能减退,统摄、受纳不力),那么肺呼吸的气体就不能很好地被人利用。而人体需要的氧气量相对稳定,为了提供给人体需要的氧气,肺只好采用增加呼吸的次数来增加氧气的吸入,所以出现气短的症状。同时,肾虚造成肾不能统摄、受纳肺所呼吸的气体,不能下达到肾,就导致了呼吸的表浅,于是吸入之气便在胸部停滞,造成胸部气体增多,气体流动不畅通,郁结在胸中,所以胸闷,因此,应及时服用补肾抗衰类中药,使肾的功能恢复正常,肾就能对气体有效的统摄和受纳,使呼吸的气体下达到肾,减少了胸部气体郁届,有利肺发挥正常的呼吸功能。所以肺呼吸有力,肾能受纳,胸部郁结的气体消除,气体在人体流动通畅,胸闷气短的症状自然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