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 马里 的概况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马 里 概 况

国名:马里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Mali)

独立日:9月22日(1960年)

国庆日:9月22日(1960年)

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依次为绿、黄、红三色。绿色是穆斯林崇尚的颜色,马里人近70%信奉伊斯兰教,绿色还象征马里肥沃的绿洲;黄色象征该国的矿产资源;红色象征为祖国独立而战斗牺牲烈士的鲜血。绿、黄、红三色也是泛非颜色,是非洲国家团结的象征。

国徽:呈圆形。圆面为蓝色,中间是一座风格独特的城堡,其上为一只展翅的和平鸽,下方是光芒四射的太阳和两张引箭待发的弓。圆周上方为法文写的“马里共和国”;下方用法文写着格言“一个民族、一个目标、一个信念”。

国家政要:总统阿马杜图马尼杜尔(Amadou Toumany Toure),2002年5月当选。

自然地理:面积124万多平方公里。位于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内陆国。西邻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北、东与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尔为邻,南接几内亚、科特迪瓦和布基纳法索。境内大部为海拔300米左右的台地,较平缓,最东部和中、西部有一些砂岩低山和高原。最高峰洪博里山海拔1155米。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中、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

人口:1150万(1997年),90%是当地黑人,此外还有北非柏柏尔人的后裔和混血种人。全国有23个部落,班巴拉族(占全国人口的34.5%)、颇耳族(占11%)和塞努福族(占9%)为主要部族。70%以上的居民通用班巴拉语,官方语言为法语。6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30.5%信奉拜物教,1.5%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

首都:巴马科(Bamako)。

在马里首都巴马科举行的传统非洲猎人聚会活动中,一个马里猎人将一条活蟒蛇像帽子一样顶在头上。>>>

简史:历史上曾是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的中心地区。1895年沦为法国殖民地,称“法属苏丹”。1904年并入“法属西非洲”。1956年成为“法兰西联邦”的“半自治共和国”。1958年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定名为苏丹共和国。1959年4月与塞内加尔结成马里联邦,1960年8月联邦解体。同年9月22日宣布独立,改国名为马里共和国。莫迪博凯塔任总统。1968年11月19日穆萨特拉奥雷中尉发动政变,推翻凯塔政权,成立全国解放军事委员会,掌管国家权力,特拉奥雷任主席。1979年3月马里人民民主联盟成立,特拉奥雷当选为总书记。同年6月全国举行总统和立法选举,第二共和国诞生,特拉奥雷当选总统。全国解放军事委员会自行解散。1991年3月25日一批军官发动兵变,逮捕了总统穆萨特拉奥雷,成立了以阿马杜图尔尼杜尔中校为首的全国和解委员会。1992年1月,公民投票通过了新宪法,同年4月举行全国大选,阿尔法乌马尔科纳雷当选总统,6月宣誓就职,成立第三共和国。

政治:是一个“民主的、世俗的和统一的”的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最高统帅。国民议会是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部长会议(内阁)各部部长由总统任命。

外交:奉行中立、不结盟的政策。反对强权统治。主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强调睦邻友好和维护非洲团结。主张在平等、互利和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和进行合作。

与中国关系:1960年10月25日,马里同中国建交。2004年7月,杜尔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