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悬棺是怎么回事?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2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乘船沿长江顺流而下,途经四川、湖北、湖南等地,举目望去,两岸陡峭崖壁上高高悬置的一个个棺木,令人惊叹不已。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悬棺葬。古书记载,最早的悬棺大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福建武夷山一带,距今有2000多年。那里是古代百姓越族的居住地,所以有人说百越族是悬棺葬的创始者。后来,悬棺葬遍及湖南、四川、湖北等省。棺木被悬置在山崖上并非最终目的,古书中有“以先坠者为吉”的说法,也就是希望棺木坠落到江河中,随水漂流而去,所以把悬棺都安置在江河沿岸的峭壁上。有人认为,是古人为了保护尸体不被野兽吃掉;还有人认为,只有受人崇拜的英雄或君主才能悬棺而葬。沉重的棺木在没有机械设备的古代,是怎样安放到陡峭的崖壁上去的呢?在那云遮雾绕的山崖峭壁上放置了千百年的悬棺,现在等待着人们的科学回答呢。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