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胤祯,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胤祯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祯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他猜忌多疑,刻薄寡恩,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雍正皇帝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公元1678年12月13日),排行皇四子,“胤”是康熙诸子的排行,“禛”字在《说文解字》中意为“以真受福”,康熙皇帝为皇子们赐名都取“示”旁,寄予有福的愿望。
成年以前的胤禛较多过的是书斋的生活,与其他皇子一起入尚书房接受严格的文化和军事教育,课程包括满、汉、蒙文,四书五经以及骑马射猎等。康熙皇帝有意识的让皇子们走出深宫,接触社会,增长见识。作为年长的皇子,胤禛跟随父皇康熙外出巡幸的机会比较多,到盛京祭祖,往曲阜祭孔,上五台山礼佛,巡视塞外和奉天等地,视察永定河、淮河、黄河工程。从祖先发祥地的东北到富甲天下的江南,胤禛的足迹遍及了半个中国,对各地的山川风物,经济民俗,宗教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康熙三十七年,胤禛受封贝勒,四十八年晋封雍亲王。
康熙皇帝子嗣众多,身为雍亲王且又是较年长的皇子,胤禛在储位竞争中有一定的优势,但他没有担任过什么正式职务,也没有参与过实质性的重大政治活动。胤禛表现得颇为低调,他以坚韧的性格,四面周旋的态度回避了斗争的锋芒。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清心寡欲,生活恬淡的富贵闲人的模样,自诩“破尘居士”,与僧衲道士谈经论玄,不问荣辱功名,实际上,这只是他散布的烟雾,胤禛一刻也未放松过为夺取储位的努力。一方面,他暗自培植自己的亲信势力,另一方面,时刻注意与父皇的感情维系。胤禛善于揣摩父皇的心意,对康熙帝的喜好甚是了解。康熙重视农耕,亲自指导种植御田,胤禛投父皇所好,翻画《耕织图》,并将其中的人物画成自己与福晋的面容,表现自己向往田园生活的恬淡,以及对农业愿意亲力亲为。胤禛将自己的赐园圆明园经营的有模有样,邀请喜爱园居的康熙驾临。据《清圣祖实录》记载统计,康熙帝临幸11次,这是其他皇子所没有的特殊恩荣。通过种种刻意作为,胤禛在感情上始终与康熙帝保持着比较亲近的关系,康熙帝称赞他“能体朕意,爱朕之心,殷情恳切,可谓诚孝”, 感情的亲近很可能在康熙帝选择继承人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