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称西部为戎,称南部为夷越,那么北部和东部呢?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2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裔不乱华,夷不谋夏。”

东夷、南蛮、北狄、

西戎,又称“胡”,

《孟子梁惠王上》说:“莅中国而抚四夷也。”所谓“四夷”,指的就是东夷、南蛮、北狄、西戎。在春秋时期,“夷”是古代东部各民族的通称,泛指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在《说文》中,有“裔不乱华,夷不谋夏”的说法。这说明,不论“夷”也好,不论“蛮”也罢,他们与“夏”本是一家。这些少数民族是由于历史原因所形成,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

首先说东夷。

《左传定公四年》:“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昊之墟。”伯禽是鲁国的国君。少昊的遗墟在鲁,今山东省境内。少昊,是黄帝轩辕氏的长子昌意的称呼,指的是少昊金天氏,因他师太昊伏羲氏之道,才称少昊,是“五帝”之一。因鲁在东方,周制把在这里的部族列为“荒远的夷服”,称为东夷。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下》记载:“任、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皋与有济也。”许旭生按:“这就是说,以上四国为太皋的后人,他们的封地离济水不远,所以他们主太皋与济水的祭祀。”东夷主祭的是太昊伏羲氏,可见他们当然是太昊伏羲氏的后裔。

许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说:“皋陶的‘皋’仍是太皋的‘皋’。少皋嬴姓,皋陶偃姓。段玉裁注:‘按秦、徐、江、黄、郯、莒、皆嬴姓也’......皋陶与少昊是同姓,足证明他们是同一氏族”。

许旭生考证:东夷“所居住的地域,北自山东北部,最盛时也或者能达到山东的北部全境。西至河南的东部,西南至河南的极南部。南至安徵的中部;东至大海”。

可见东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族。其后裔影响深远。

蚩尤也居在少皋的区域。《周书尝麦篇》记载:“命蚩尤于宇少昊”。少昊即少皋。这里的“于宇”,应为“宇于”,释为“居住”的意思。这就是说,蚩尤曾经居住在少昊之墟。如果蚩尤不是少昊的后裔,他不会居住在少昊的地方。蚩尤居住在少皋的地方,因地称氏,也称少皋,这是历史的习惯。少皋是东夷,那么,蚩尤当然也是东夷之属。

东夷是一个居住区域辽阔的部族,不少氏族生活在这里。一是少昊氏族,二是蚩尤氏族。少昊师太昊伏羲氏,说明太昊伏羲氏在历史上也曾在这个区域活动。太昊伏羲氏的后裔“任、须句、颛臾”氏族的存在,也说明了这一点。这里生活的氏族世代龙裔,然而却称夷人,这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蚩尢无论是炎帝后裔也好,是少昊后裔也好,他们都是太昊伏羲氏的后裔。

另一个兄弟民族为“蛮”,称苗蛮。所谓苗蛮,又称南蛮。在这个氏族里,最有名的是三苗氏,俗语又称苗民。

在中国历史上,把北方兄弟民族为“狄”,又称“胡”,即“匈奴”。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的始祖是夏后氏的后代,名叫淳维。在唐虞二代之前,有山戎、猃狁、荤粥等氏族住在北蛮。他们的习俗是每个人只有名,却没有姓与氏。当夏朝衰弱的时候,后稷的曾孙公刘,因失去了原来当农稷之官的职务,改变了西戎的习俗。匈奴本是夏禹的后代,也是龙的子孙。

历史不断发展,不断前进。在各个历史时期,由于各式各样的历史原因,龙的后裔由于居住区域,成了少数民族,诸如上述的畲族。其中,有少数民族诸如鬼方、九黎、昆吾、徵、庐、彭、濮、庸、蜀、羌、薰鬻、荆、舒等民族,也都是这样。民族大融合的过程,是中华民族不断形成的过程,也是不断成长壮大的过程。6000多年过去了,综观历史,各民族发生了多次大融合。

在中国的远古传说时代,发生过三次民族大融合:

1、太昊伏羲氏时期部落万邦的大融合;

2、炎黄时期大融合;

3、大禹时代的大融合。

夏、商、周三代,至明清发生了六次民族大融合;

1、夏、商、周朝的民族大融合,由3000多个部落方国减少到1700多个;

2、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大融合;

3、秦汉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4、两晋时期,“五胡乱中华”,匈奴、羯、氏、羌的民族大融合;

5、两宋时期,金的南侵,契丹、女真复归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6、元、清时期,蒙古、满入主中原,又一次民族大融合。在西南,汉武帝通使西域,蜀诸葛亮定汉中,唐番两次通婚,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出嫁土番,清代一再的“改土归流”,再一次出现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在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民族大融合,伴随着带来一次又一次姓氏的大融合,这也就是说,民族的融合与姓氏的融合相同步。像春秋战国时代的狄、代、戎、羌、米、安、瞒、蛮等姓氏;秦汉时期的党、单、雕、徐庐、源等姓氏;《后汉书》载有的“巴蛮”的罗、朴、鄂、度、夕、龚等七姓氏;南北朝及五代十国时期有匈奴、回纥、突厥、等族的拓拔、单于、长孙、呼延、赫连、万俟、慕容、贺兰、尔朱、哥舒、可朱浑、莫那娄等姓氏;隋唐时期归唐的西域“昭武九姓”康、曹、米、何、寻、戎、地、史等姓氏;辽金时期有契丹、女真的耶律、蒲察、石抹、萨、赛等姓氏;也都先后融溶到中华民族姓氏大家庭中来,形成了中华民族五彩缤纷的中华民族的万家姓氏。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各式各样的历史原因,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民族。由于中华民族史来大一统的历史原因,既有其统一性,又有其独立性。民族的统一性与历史性,保障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共同向往的天下和平的基石;独立性顽强地表现了各个民族的自尊与民族的个性,保障了各民族的发展空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分”,都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每一次“合”,历史都前进了一步。

狄,是北方民族的统称或泛称

中国古代东方民族的统称。亦称“东夷”。夏、商、周时专指今山东、河南东部和淮河中下游一带的民族,包括隅夷、莱夷、淮夷、徐夷(又称徐戎)、岛夷、介夷、根牟夷、九夷。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