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地处江南六大古镇的中心位置,它离上海只有80分钟的车程,离杭州仅50分钟的车程,离苏州也很近,只需60分钟的车程。 (自备车)点此察看乌镇地图
桐乡市乌镇是个水乡古镇,镇上有修真观、昭明太子读书处、唐代古银杏、转船湾、双桥等景点,西栅老街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之一。乌镇又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故里。镇上的茅盾故居是茅盾的出生地,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侧的立志书院是茅盾少年读书处,现辟为茅盾纪念馆。 src=UploadFiles/20051122214533663.jpg740)this.width=740 align=right border=undefined>
乌镇虽历经20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石板小路,古旧木屋,还有清清湖水的气息,仿佛都在提示着一种情致,一种氛围。过“逢源双桥”,远远水面上漂来一叶扁舟,两位乡间女子坐在船头,悠扬的江南小调也越飘越近,走在如今的一些老街上,常会心生感触:旧貌还在,气韵无存,但游乌镇没有这种“物是人非”的感觉。如今的乌镇大致分类为传统商铺区、传统民居区、水乡风貌区、传统餐饮区、传统文化区、传统作坊区。作坊区内,竹艺、扇艺、陶艺、壶艺、文房四宝、木雕、纺纱织布……曾在桐乡周围流行一时的手工作坊一家挨着一家。商铺区里,曾在乌镇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商铺、当铺、药铺都以原本的面貌呈现着,只不过留下了岁月刻下的刀刀痕迹。民居区修旧如旧,最值得访问的就是那些仍沿街而居的老人们,他们与乌镇共同走过了数十年的光阴。文化区,印象深刻的是蓝印花布“漫天起舞”的庭院,音韵锵锵的古戏台,还有幕布上的那一段“皮影”传说……? 乌镇1991年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去年初,桐乡初,桐乡市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进行大规模的古镇保护与开发,确立了100年前清朝末民国初的时空定位和挖掘民俗民间文化特色的个性定位。
据潭家湾古文化遗址的考证表明,大约在7000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 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潭家湾遗址是乌镇历史的源头,它位于乌镇东郊三里许的潭家湾村的西边, 西接红光村的水田,南抵河浜以南的桑地,北部延伸至潭家湾村的水田。
中心地段在呈馒头状高埠的荡田里。遗址的文化层厚约1.2米,共分三层.中下层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属马家浜文化罗家角类型。有机质较多,土质松软,色泽深黑; 发现的动物遗存有鱼、牛、猪、鹿和庭鹿的骨头;从采集到的陶器碎片分析,当时的日用器皿主要是以红陶和灰红陶为主的釜和牛鼻式盛具,还曾发现一件鹿角勾勒器。下层可能相当于罗家角三层,上层则可能晚于罗家角遗址。
罗家角遗址在桐乡市石门镇附近,是浙江省迄今发现的最大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70O0年左右。 潭家湾遗址属罗家角类型,距今已有近7000年的历史。也就是说,乌镇的先民早在约700O年前就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
1989年12月,潭家湾遗址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看起来,历史的源头毫不起眼,但只有有了潭家湾遗址,才有以后“千年乌镇“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