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面?没有吧?其实是说;人的自卑心理做怪,总认为别人的东西要比自己的好,这也显示了人的欲求无止境。此句可等同于“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好了,好人作到底,讲个故事给你听吧。一副拼图两只鸡,一只在郊外,一只在市内,都异常羡慕彼此,有好事者,换一下,又彼此羡慕。于是,换来换去,总是无法称心如意!
当然从浅显的字面上讲,"他"既是别人的,整句话意思就成了:别人的石头都能攻玉,别人的玉也是无坚不摧的,反正无论如何就是别人的矛别人的盾,都厉害,都好.通常的这种字面理解就是错的了,将整句话完全曲解了,原本是谋略的褒义,变成破罐子破摔的贬义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功无不克”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将玉器打磨好。比喻借助外力(一般指朋友的批评)来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说的是善于利用事物,可以做到自己不能做的事。
中华民族的文化渊远流长,发展国学,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管中窥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