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开空调或者给电脑整个电风扇
您的电脑中暑了吗?如果是天气变热之后变得不稳定,那很可能就是了。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换CPU散热器,并不是只有CPU会过热,主板电源部分、南北桥芯片、显卡核心、显存、内存、电源甚至是硬盘都有可能,或许花几元钱买几块小散热片就可以解决问题,甚至不花钱稍发挥动手能力就好了。
现在市面上的散热器五花八门,一起看看如何对症下药吧?
基本技巧:不拆机看电脑哪个部位在“发烧”
看电脑是不是因为过热而不稳定,最最常规的就是查看CPU和主板温度:
多数主板都可以通过BIOS查看电压和温度,一般都是机子刚启动的时候按键盘DEL键,进入CMOS设置,选择PC Health Status就看到了。
其中Current CPU Temperature一项可以看到CPU的温度,如图是23摄氏度,也就是73华氏度。CPUFAN一项是CPU的转速,通过这里可以不开机箱知道CPU风扇是否停转。好些主板还可以看到主板温度,背桥风扇和机箱风扇的转速等。
当然,BIOS里查到的是Windows还没有启动,空载状态下的状况,只能作初步判断。如果电脑开机正常,但经常在游戏之类的应用过程出问题,就要用MBM5之类的软件,查看运行过程中系统温度是否正常。这个软件除了监测CPU、主板温度之外,还可以查到目前大部分硬盘的温度。
另外,有些显卡驱动程序本身可以查看显卡核心的温度,有些驱动查不到的,可以借用Rivatuner之类的软件查看,但并不是所有的显卡都可以通过软件查看温度
基本技巧:直接触摸检查电脑“发烧”部位
前面是软件的方法,对于很多不喜欢动螺丝刀打开机箱的朋友来说,可能显得比较简便。也有不少人害怕软件的安装和设置,别担心,其实不需要这些软件,直接打开机箱触摸就可以知道电脑是否有过热的地方,不过也需要一些技巧。
开始之前必须提醒,在通电状态下用当的方法触摸主机内的元器件,会导致配件烧毁!经验老到的可以小心地进行,触摸之前双手先摸一下机箱消除静电,注意避免触到元器件和芯片的引脚。让电脑运行十来分钟,马上关机拔电源再检查比较安全,但触摸之前也要注意先用手触摸机箱,消除手上的静电。
开箱检查电脑是否过热,第一步应该在通电状态下检查各个风扇是否停转,包括:电源风扇、CPU风扇、主板南北桥风扇、显卡风扇。通常这些风扇位置如图红色箭头所示,大同小异。其中主板北桥散热风扇、CPU风扇、显卡风扇较常出现问题。
需要用手触摸检查是否过热的部分主要有:主板供电部分的电容和功率管、CPU散热片、内存芯片、显卡的显存、显卡散热片、主板南北桥、硬盘。
插在机箱里的内存条,一不小心就会碰到芯片的引脚
主板电源电路的MOS管,一不小心就会碰到它的管脚,或旁边的线圈
南桥面积比较大,相对来说探温时不容易触及旁边其它地方
如果是通电运行的状态下用手触摸测温,要注意这些技巧:手指只接触电容顶部和侧面、CPU散热片的侧面、内存和显存颗粒表面的中央、南北桥芯片的中央或散热片中央与侧面、显卡散热片的侧面、硬盘没有电路板的外壳部位。总的原则是不能触碰元器件引脚,也不能碰到别的元器件,以免引起短路。
关机后再用手探温也有一些注意事项:运行一段时间才关机,关机后最好把电源拔掉,动作最好快一点,否则原来热的地方晾一阵之后已经不热了。另外,整个过程中尽量别引起机箱碰撞震动,以免刚关机硬盘磁头未停定与盘面磕碰。
与机箱电源有关的散热问题
如果电源太热,而风扇运转是正常的,有可能是安装不当引起:
平常的电源只有靠机箱外的一面有风扇,既可以正着安装,也可以倒着装,不少朋友喜欢让电源内的电路板朝下安装,这样不容易积聚灰尘。象图中这种电源就不能随意调转方向安装了,应该让带风扇的一面朝下,否则风扇对着机箱顶部,空间狭小,既不利于抽风,使电源更热,又会引起更大的噪音。
另外,以后购买电源的时候注意了,最好是选购这种背面和侧面都有风扇的。
或是这种侧面使用大风扇的,因为大口径风扇风量更大,而且更安静。
合理布置机箱风扇 改善散热效果
现在普遍的机箱都有两个安装风扇的地方:机箱前面板靠下的位置,和机箱后面板电源下方,正好也是CPU的一侧。
同时在两个位置都安装风扇,应该是前面板风扇向机箱内抽风,后面板的向机箱外抽风,形成对流。
普遍的人使用这种机箱的时候,都只装一个风扇,而且是安装在机箱前端部位。正如前言中提到的,据本人实践经验,只有一个机箱风扇的时候,应该把它装到后面板,向外抽风,这样CPU和主板电源部分都会更凉爽,噪音比安装在前面板低,而且不那么容易在机箱前面板和机箱底部积一大堆尘。
也有不少朋友的这两个位置都没有安装风扇,这时应该用纸或透明胶把后面板的网格罩住,让电源抽风之后,清凉的空气从前面板筛网进,流经机箱的大部分地方,有更好的整体散热效果。
特别提示:可以把不用的破旧电源内的风扇拆下来,装到机箱上作机箱风扇使用。
主板电源部分散热问题
主板的电源部分是机箱内发热的焦点之一,这个位置的散热非常重要,也是过去最多人忽略的地方,现在逐渐受到重视。
为了解决主板电源部分散热的问题,安装P4风扇的时候,注意应该按图中的方向,让散热片的鳍片敞口对准主板电容群,而不是朝向主板北桥方向。
AMD平台的散热器是不能旋转90度安装的,一般按默认的方法装上,就已经能顾及主板散热。如果买到的是方向错误的散热器,只好在下次购买的是侯注意,不要再买到这种设计不合理的风扇了。
另外,有些风扇象图中这个一样,除了有顶部网面之外,还设计了侧盖。
这样可以有效地把CPU散热器吹出来的风更好地导向主板电源部分,是新买散热器不错的选择。
有些主板也已经在设计上考虑了这个问题,给MOS管加散热片,甚至安装导风槽和抽风风扇。
主板中暑及至病入膏肓怎么办
由于温度太高,电源不纯或太多杂讯干扰,都容易导至主板出问题。
电容爆浆就是通常的后果。但很多时候电容并不真的爆开,而是象图中一样顶部隆起。这是本人主板上拆下来的,也是机子用几个小时就会莫名其妙死机或重启的祸根。
如果你的机子有“中暑”现象,检查机箱内发热状况的同时,别忘了仔细看看电容。如果你的主板也有这样顶部隆起的电容,说明已经中暑病入膏肓。
对于因太热而电容顶部隆起的主板,除了改善散热环境之外,应该到电子市场购买新电容换上。这就是本人托朋友在解放路买的电容,1.2元/颗。
正好本人刚给两块主板换了几颗电容,顺便说些具体经验:
起初为一个问题犹豫:是不是换上容量和耐压值都高一点的电容,会更好更稳定?不同的朋友给了不同答案,有人说用耐压高一点的更好,有人说容量一定要比原来的更大才好。
大胆地把内存槽旁边,一颗隆起的1500μF、6.3V电容,换成了2200μF、10V电容。结果发现内存电压无论BIOS怎么调节,都只有2.30V了,而且只能插一条内存开机,插两条会不断地重复加电到内存检测的过程,不能进入系统。这才知道使用不同规格的电容会导致电路电压的改变,所幸电压是降了几伏,而不是加了几伏,否则刚买的1G内存就完蛋了,侥幸……
另外据一个学无线电出身的朋友说,电容在一定条件下爆,是一种保护机制,就象保险丝一样。如果硬是使用高规格的电容,该爆的时候不爆,结果就不是爆电容,而是烧毁其它配件了。
详见http://diy.999w.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8292&ArticlePage=1
天气热的时候就不要上太久.最好下午就不要上了,
您的电脑中暑了吗?如果是天气变热之后变得不稳定,那很可能就是了。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换CPU散热器,并不是只有CPU会过热,主板电源部分、南北桥芯片、显卡核心、显存、内存、电源甚至是硬盘都有可能,或许花几元钱买几块小散热片就可以解决问题,甚至不花钱稍发挥动手能力就好了。
现在市面上的散热器五花八门,一起看看如何对症下药吧?
基本技巧:不拆机看电脑哪个部位在“发烧”
看电脑是不是因为过热而不稳定,最最常规的就是查看CPU和主板温度:
多数主板都可以通过BIOS查看电压和温度,一般都是机子刚启动的时候按键盘DEL键,进入CMOS设置,选择PC Health Status就看到了。
其中Current CPU Temperature一项可以看到CPU的温度,如图是23摄氏度,也就是73华氏度。CPUFAN一项是CPU的转速,通过这里可以不开机箱知道CPU风扇是否停转。好些主板还可以看到主板温度,背桥风扇和机箱风扇的转速等。
当然,BIOS里查到的是Windows还没有启动,空载状态下的状况,只能作初步判断。如果电脑开机正常,但经常在游戏之类的应用过程出问题,就要用MBM5之类的软件,查看运行过程中系统温度是否正常。这个软件除了监测CPU、主板温度之外,还可以查到目前大部分硬盘的温度。
另外,有些显卡驱动程序本身可以查看显卡核心的温度,有些驱动查不到的,可以借用Rivatuner之类的软件查看,但并不是所有的显卡都可以通过软件查看温度
基本技巧:直接触摸检查电脑“发烧”部位
前面是软件的方法,对于很多不喜欢动螺丝刀打开机箱的朋友来说,可能显得比较简便。也有不少人害怕软件的安装和设置,别担心,其实不需要这些软件,直接打开机箱触摸就可以知道电脑是否有过热的地方,不过也需要一些技巧。
开始之前必须提醒,在通电状态下用当的方法触摸主机内的元器件,会导致配件烧毁!经验老到的可以小心地进行,触摸之前双手先摸一下机箱消除静电,注意避免触到元器件和芯片的引脚。让电脑运行十来分钟,马上关机拔电源再检查比较安全,但触摸之前也要注意先用手触摸机箱,消除手上的静电。
开箱检查电脑是否过热,第一步应该在通电状态下检查各个风扇是否停转,包括:电源风扇、CPU风扇、主板南北桥风扇、显卡风扇。通常这些风扇位置如图红色箭头所示,大同小异。其中主板北桥散热风扇、CPU风扇、显卡风扇较常出现问题。
需要用手触摸检查是否过热的部分主要有:主板供电部分的电容和功率管、CPU散热片、内存芯片、显卡的显存、显卡散热片、主板南北桥、硬盘。
插在机箱里的内存条,一不小心就会碰到芯片的引脚
主板电源电路的MOS管,一不小心就会碰到它的管脚,或旁边的线圈
南桥面积比较大,相对来说探温时不容易触及旁边其它地方
如果是通电运行的状态下用手触摸测温,要注意这些技巧:手指只接触电容顶部和侧面、CPU散热片的侧面、内存和显存颗粒表面的中央、南北桥芯片的中央或散热片中央与侧面、显卡散热片的侧面、硬盘没有电路板的外壳部位。总的原则是不能触碰元器件引脚,也不能碰到别的元器件,以免引起短路。
关机后再用手探温也有一些注意事项:运行一段时间才关机,关机后最好把电源拔掉,动作最好快一点,否则原来热的地方晾一阵之后已经不热了。另外,整个过程中尽量别引起机箱碰撞震动,以免刚关机硬盘磁头未停定与盘面磕碰。
与机箱电源有关的散热问题
如果电源太热,而风扇运转是正常的,有可能是安装不当引起:
平常的电源只有靠机箱外的一面有风扇,既可以正着安装,也可以倒着装,不少朋友喜欢让电源内的电路板朝下安装,这样不容易积聚灰尘。象图中这种电源就不能随意调转方向安装了,应该让带风扇的一面朝下,否则风扇对着机箱顶部,空间狭小,既不利于抽风,使电源更热,又会引起更大的噪音。
另外,以后购买电源的时候注意了,最好是选购这种背面和侧面都有风扇的。
或是这种侧面使用大风扇的,因为大口径风扇风量更大,而且更安静。
合理布置机箱风扇 改善散热效果
现在普遍的机箱都有两个安装风扇的地方:机箱前面板靠下的位置,和机箱后面板电源下方,正好也是CPU的一侧。
同时在两个位置都安装风扇,应该是前面板风扇向机箱内抽风,后面板的向机箱外抽风,形成对流。
普遍的人使用这种机箱的时候,都只装一个风扇,而且是安装在机箱前端部位。正如前言中提到的,据本人实践经验,只有一个机箱风扇的时候,应该把它装到后面板,向外抽风,这样CPU和主板电源部分都会更凉爽,噪音比安装在前面板低,而且不那么容易在机箱前面板和机箱底部积一大堆尘。
也有不少朋友的这两个位置都没有安装风扇,这时应该用纸或透明胶把后面板的网格罩住,让电源抽风之后,清凉的空气从前面板筛网进,流经机箱的大部分地方,有更好的整体散热效果。
特别提示:可以把不用的破旧电源内的风扇拆下来,装到机箱上作机箱风扇使用。
主板电源部分散热问题
主板的电源部分是机箱内发热的焦点之一,这个位置的散热非常重要,也是过去最多人忽略的地方,现在逐渐受到重视。
为了解决主板电源部分散热的问题,安装P4风扇的时候,注意应该按图中的方向,让散热片的鳍片敞口对准主板电容群,而不是朝向主板北桥方向。
AMD平台的散热器是不能旋转90度安装的,一般按默认的方法装上,就已经能顾及主板散热。如果买到的是方向错误的散热器,只好在下次购买的是侯注意,不要再买到这种设计不合理的风扇了。
另外,有些风扇象图中这个一样,除了有顶部网面之外,还设计了侧盖。
这样可以有效地把CPU散热器吹出来的风更好地导向主板电源部分,是新买散热器不错的选择。
有些主板也已经在设计上考虑了这个问题,给MOS管加散热片,甚至安装导风槽和抽风风扇。
主板中暑及至病入膏肓怎么办
由于温度太高,电源不纯或太多杂讯干扰,都容易导至主板出问题。
电容爆浆就是通常的后果。但很多时候电容并不真的爆开,而是象图中一样顶部隆起。这是本人主板上拆下来的,也是机子用几个小时就会莫名其妙死机或重启的祸根。
如果你的机子有“中暑”现象,检查机箱内发热状况的同时,别忘了仔细看看电容。如果你的主板也有这样顶部隆起的电容,说明已经中暑病入膏肓。
对于因太热而电容顶部隆起的主板,除了改善散热环境之外,应该到电子市场购买新电容换上。这就是本人托朋友在解放路买的电容,1.2元/颗。
正好本人刚给两块主板换了几颗电容,顺便说些具体经验:
起初为一个问题犹豫:是不是换上容量和耐压值都高一点的电容,会更好更稳定?不同的朋友给了不同答案,有人说用耐压高一点的更好,有人说容量一定要比原来的更大才好。
大胆地把内存槽旁边,一颗隆起的1500μF、6.3V电容,换成了2200μF、10V电容。结果发现内存电压无论BIOS怎么调节,都只有2.30V了,而且只能插一条内存开机,插两条会不断地重复加电到内存检测的过程,不能进入系统。这才知道使用不同规格的电容会导致电路电压的改变,所幸电压是降了几伏,而不是加了几伏,否则刚买的1G内存就完蛋了,侥幸……
另外据一个学无线电出身的朋友说,电容在一定条件下爆,是一种保护机制,就象保险丝一样。如果硬是使用高规格的电容,该爆的时候不爆,结果就不是爆电容,而是烧毁其它配件了。
详见http://diy.999w.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8292&Article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