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文纲名 MAMMALIA
纲名 兽纲
拉丁文目名 CARNIVORA
目名 食肉目
拉丁文科名 Viverridae
科名 灵猫科
拉丁文属名 Viverra
属名 大灵猫属
拉丁学名 Viverra megaspila
种名 大斑灵猫
别名 斑香狸、臭猫
红皮书
濒危等级 稀有(R)
保护等级 未列入
IUCN等级 未列入
CITES 未列入
分布 我国仅见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的勐腊、景洪、河口和广西西南部崇左;国外分布于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和马来西亚。
生境 主要栖于东南亚热带的热带雨林、季雨林、林缘沟谷、山地稀树灌县河谷两岸草灌丛。在稀树灌丛林、林缘沟边及村寨附近较为常见。
形态特征 大小、体色和颈下斑纹与大灵猫相似,唯背脊两侧和体侧从前向后具多列黑色的大斑点,不具条纹。尾后端黑色,尾上黑环仅有4个,黑白相间的尾环并不贯穿全尾。足黑色。尾长短于或接近等于体长之半。趾无爪鞘,足底垫间裸出。
生活习性 地栖,常单独行动。夜行性,夜幕降临后1--2小时及黎明前活动最为频繁。
海拔下限
海拔上限
种群现状 数量非常稀少。70年代以来仅在云南南部和广西西南部猎民中收集到8张毛皮。1988年在云南省外贸仓库检查500多张大灵猫皮中,仅发现12张大斑灵猫皮。在中国,它是一种极为稀有的物种。
致危因素 本种在我国极为稀有,致危因素主要是猎捕。同时,分布区过于狭小和种群分布的相对隔离也是种群小的一个原因。
保护措施 已被列为云南省Ⅱ类珍稀保护野生动物[云林营联字(1989)第622文。本种在云南南部的分布区已建立自然保护区,能否对本种的保护起作用,不得而知。建议首先要进一步收集本种的分布和种群状况。由于它与大灵猫较相似,容易混淆,且数量稀少,分布区当地加强严格保护十分关键。
参考资料:http://www.cfsdc.org/sjzy_show.asp?id=3123
大斑灵猫
中文目名:食肉目
中文科名:灵猫科
中文属名:灵猫属
中文俗名:斑香狸、臭猫
拉丁文名:Viverra megaspila
英文名:Great Civet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Blyth,1862
物种信息:大小、体色和颈下斑纹与大灵猫相似,唯背脊两侧和体侧从前向后具多列棕黑色的大斑点,不具条纹。尾后端黑色,尾上黑环仅有4个,黑白相间的尾环并不贯穿全尾。足黑色。尾长短于或接近等于体长之半。趾无爪鞘,足底垫间裸出。主要栖于东南亚热带的热带雨林、季雨林、林缘沟谷、山地稀树灌丛和河谷两岸草灌丛。在稀树灌丛林、林缘沟边及村寨附近较为常见。地栖,常单独活动。夜行性,夜幕降临后1-2小时及黎明前活动最为频繁。我国仅见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的勐腊、景洪、河口和广西西南部崇左;国外分布于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和马来西亚。
濒危信息:⒈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稀有。